合阳提线 木偶戏的渊源十分久远。一般说法是“起于汉而兴于唐”,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合阳线戏世代相传,曾为汉王(汉高祖刘邦)立过大功。而在1979年出土的文物中,也发现了汉代的提线木偶。据专家考证,合阳的提线木偶是我国木偶戏中历史最早。
1952年,由线戏艺人魏天才、王忠绪等发起,在民间班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合阳晨光线剧社”,即今日“合阳县提线木偶剧团”的前身,是合阳县第一个集体性质的民间艺术团体。1955年,晨光线剧社赴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届木偶皮影戏观摩演出大会”,演出传统戏《打金枝》中“进宫背舌”一折,获得极高评价。1956年,参加陕西省木偶皮影会演大会,演出传统戏《白汗衫》,荣获一等奖。“文革”中以“木偶戏不能表现革命英雄人物”为由,该剧社曾一度被解散,“文革”后“春风吹又生”。1986年,在西安为我国驻九个国家的文化参赞演出;法国电视一台摄影记者范华先生专程来合阳拍摄了16mm影片,带往法国播放,这是合阳线胡戏首次进入国际文化交流行列。1987年初参加“长安民间艺术周”演出,年底又为文化部艺术局召开的“全国木偶戏艺术研讨会”作专场演出,均获好评。此后又在渭南地区第一、二、三届艺术节和曲皮木杂调演中以及1989年陕西省“农行杯”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1989年金秋十月,合阳提线木偶剧团又带着《秃子闹房》等四个折子戏代表渭南地区参加厂陕西省第二届艺术节的演出,荣获银奖;接着又代表陕西省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的演出,荣获金奖。1991年,合阳线戏应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之邀晋京演出,大获成功;1996年,又一次晋京参加建国45周年庆祝演出;1997年,王红民、萧鹏芳夫妇又远渡重洋,赴巴西演出,合阳线戏为发展中外友谊做出了贡献。 合阳人爱看线戏,把踅面和线戏当成自己的宝贝,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不吃踅面不看线(戏),不算到过合阳县”的说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