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蹄酥 江阴传统特色糕点。清朝末年仿制镇江同名糕点,并经改进成面,该产品采用上等面粉、赤豆为原料,加果仁为辅料,用糯米发酵后制成。因成品四周厚、中间薄、形似马蹄而得其名。其特点为酥、松、软兼备,色、香、味俱佳 。
2.江阴黑杜酒 又名杜酒,相传为"酒仙"杜康在江阴居住时所造。黑杜酒既不同于淡薄乏味的江南传统米酒,又不同于凶烈味辣的北方高粱酒,而是一种醇厚香甜、酒度适中之佳酿。江阴黑杜酒,从投料到酿成酒,需要五十天时间,酒成后,还要密封两年以上。这种酒味道甘香,
酒质醇厚,富有营养,常食有强身健脾,理气活血的功能。产妇在月子里,常用核桃肉、芝麻加此酒蒸透了吃,用来排污补身。
3.华士酱油 又称“鼎国酱油”,江阴华士酿造生产,创制于1853年(咸丰三年)。它选 用优质大豆和面粉为原料,发酵成酱后经日晒夜露一年,充分成熟上色再制酱油,故色泽 浓赤,酱香醇厚,味鲜可口,久存不坏。该酱油近百年来蜚声江南,并远销内地、边疆。
4.拖炉饼 源于乡间面食"提炉饼"。"提炉"是一种烹制工具,由桶炉和炉盖组成。炉盖为铁制品,待烧烫后严密盖在桶炉上,上下烘烤,集中热气,慢慢烤熟炉饼。后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提炉不再用于制作拖炉饼的过程中,而只用煎盘,并减少了油糖,具体的做法是,用无劲头而增肥的热面团做饼壳,包时,加了馅心(拖炉饼的主要馅心是荠菜),放几粒板油丁,撮一些白糖,收口后要揿扁成饼,然后刷水撒白芝麻,用平底锅煎制,煎时炉火不宜过旺,用文火煎到两面黄,便喷水加盖焖,焖熟即出锅。刚出锅的拖炉饼,巴掌般大,圆溜溜,黄光光,软兜兜,油汪汪,色味俱佳,十分可口。但饼里的油汁滚烫,品尝时要少咬,慢嚼,细品。拖炉饼宜热吃,因馅心中有板油丁,且用猪油煎制,如冷了吃,便会失去许多佳味。有书记载:其制法重用油酥食糖,以炙炭复于煎盘,上下同时煎烘,以黄透为度,无外焦内生之弊,甜咸适口,为饼中佳品。
5.顾山烧饼 顾名思义是江阴顾山镇所产的烧饼,又因其始制于每年的春天,且其馅所用之荠菜,也是春天之物,故顾山烧饼亦名春饼。顾山烧饼的取料,制用方法与拖炉饼大同小异。其皮都是起酥的。其馅,都是用荠菜,豆沙,枣仁,核桃仁,猪板油丁,白糖,桂花等制成的。
所不同之处是,顾山的烧饼是烘烤而成的,而拖炉饼是煎烘而成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