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们家乡盱眙有一道名菜,名叫“粉皮烩鸡丝”。说起这道菜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三则神奇的故事:其中之一说的是元朝末年的事,当年,淮河泛滥,洪水肆虐,瘟疫蔓延。因为朝廷黑暗,赈灾钱粮尽落贪官污吏之手,黎民百姓民不聊生,只能背井离乡,四散奔逃。在这些逃难者中,有一位长像奇特的青年男子,这人就是后来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于沿途村庄悉数受灾,想要讨顿饱饭真比登天还难。
【关键词】:明朝 皇帝 朱元璋 粉皮 鸡丝 盱眙 名菜 流传
【原料】:粉皮200克,小鸡200克,香醋、黄酒、酱油、鲜汤、麻油、花生油、白糖、味精、生姜、辣椒、青蒜、木耳、香菜、金针菜各适量。
【做法】:1、将小鸡放入清水中浸泡后,炖熟、煮烂、切丝;粉皮用清水浸软。2、起锅烧油至七成热,投入鸡丝,放入黄酒、生姜、白糖、辣椒,放入鲜汤,煮至汤汁粘稠时,投入味精、粉皮,上桌时,放入青蒜,即成。
【特点】:汤汁鲜美,健脾养胃。口感一绝。
【典故】
《孔子家语》中有这样一个记载:楚昭王从淮河的源头河南省南部的桐柏山老鸦叉开始巡游,经过全长约1000km的跋涉,途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巡航至位于淮河下游的盱眙象山时,被“粉皮烩鸡丝”这道盱眙人的家常菜而深深吸引着。
淮河流域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为丘陵山区,其余为广阔的平原。唯独盱眙山水兼得,资源丰富。楚昭王至盱眙后,御厨得一小鸡、一串粉皮,剖而食之,香如饴���甜如蜜。昭王派人向当地厨师求教,这位当地厨师说:这是吉祥的象征啊,如果做成“粉皮烩鸡丝”,更是一绝!只有成就霸业的人才能得到它。从此,这道土菜便成了名菜。
盱眙素有“苏皖咽喉”之称,位于苏皖交界之地,是镶嵌在苏北土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盱眙菜作为淮扬菜中一个重要流派之一,盱眙菜特色:清淡微辣、乡土风味、烩炖独特;讲究原汁原味、口味清鲜、醇浓并重。盱眙菜已经成为淮扬菜中一支夺目的奇葩。
盱眙有悠久的历史,远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劳动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盱眙菜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风格。据专家考证,盱眙人自古以来就讲究礼仪、好客、注重排场,从西周起就形成了饮馔礼乐制度。贵族豪门嫁娶良辰、待客会友,无不大摆各种名目繁多的筵宴,而且都很在意讲究。如盱眙地方传统筵宴中的十大碗、三个头。即为:海参、鱼肚、大虾。“三个头”的上菜程序,是在每办一次红、白喜事,将“三个头”分为三餐,喜事吉日前一天为临喜之餐(起媒、打席、欠寿、封殡)席上用一个头菜,喜事吉日之餐(结婚、于归、庆寿、发引)席上又用一个头菜,喜事后一天陪食之餐,席上又用另一个头菜形成盱眙独特的饮食文化。发展至今,由于盱眙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宴席名目丰富,如乔迁宴、状元宴、谢师宴、满月酒、三朝酒、婚宴、寿宴、丧宴等等。“粉皮烩鸡丝”这道名菜的沿袭,让盱眙人及盱眙的客人大饱口福,堪称一绝。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