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体系的形成

家乡区县: 广东省鹤山市

“时先师(严咏春)年已及笄。有当地恶霸,涎其姿色,恃势逼婚。父女二人日有忧色,为五枚师太所洞悉。因怜其遇,许以传技保身,使该土霸俟能除。咏春随五枚返山,日夕勤修苦练。技成乃约恶霸比武,卒将恶霸击倒。白此五枚云游四方,临行殷殷诫以严守宗风,待 ’婚后发扬武术,同佐反清复明大业。综合历史事实,咏春派拳术,实宗于五枚师太也。”
严咏春在大凉山厂跟五枚 师人学习永春白鹤拳。一天,咏春在山小练习拳术,见—蛇一鹤相互搏击。蛇鹤各施身形,攻击不休。她便停下静观双方战术,并默记心中。搏击终以蛇败鹤胜而结束。咏春归家后,将所见蛇鹤相斗的身形利战术变化加以钻研和练习,取长补短,融汇于自己所学的白鹤拳技之中,这正是外帅造化,中得心缘,也正好体现了“南禅古刹”从“渐悟”到“顿悟”的过程。咏春师祖以方七娘白鹤拳的“龟背鹤身”(即含胸拔背)、坠肘宗鹤拳中“以闪为进”的三角步、南少林拳小的“敛臀高桩”、护裆步“小四平马”等身形、手法和步法。再结合蛇鹤相斗时善于缠绕和吞吐的特点,以腕、肘、肩三部分快速灵活变换的动作为基础,以短距离发出的疾劲“寸劲节力”为主要发劲方式,以上肢动作为主要手法,采取中线(子午线)攻击(水春白鹤拳之“子午归中”的方式,采用追马、闪身、贴身、严密保护上身及连削带打的新型拳术,并且改进了“永春白鹤举”的“鹤翅双刀”为主要兵器。
师祖严咏春成婚后,传技于夫婿梁博俦。婚后十年,咏春无子女,夫妻决定把梁博俦之侄过继为子。适时梁博俦之亲兄有三子,令其兄十三岁的长子梁兰桂追随自己左右。过继为子后,梁博俦开始授梁兰桂武艺,不久,由咏春师祖接手续教。梁兰桂长大后,先到广东东莞开了一家跌打医馆,但生意萧条,便到佛山并传艺于黄华宝。黄华宝为红船中人,与梁二娣为伍。恰至善禅师混迹红船中为“煲头”,将南少林绝技六点半棍传于梁二娣。而华宝与二娣因共事红船之故,得日夕观摩,互相传习,补短取长,混成一体。
至此,咏春派基本形成“小念头”(基础拳术)、“寻桥” (防守拳套)、“标指”(进攻拳套)为拳路,以六点半棍为长兵器,双刀为短兵器的拳术体系。

能力秀:http://wm23.cn/traitor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45068901

 

爽_swallow(2015-04-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