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柳宗元

家乡区县: 柳州市柳南区

    “岁岁今朝,哀思绵绵,捧一瓣心香,献一束寄托,以飨先哲!柳荫泽后世,史册载功勋。古圣先贤,浩气长存,永垂不朽!”3日上午9点,阳光明丽,透过浓郁古树,照在柳宗元雕像上,更添神采——我市各界人士300多人在这里举行祭柳活动。

    柳宗元 (773 一 819) 字子厚,唐代河东 ( 今山西省永济县 ) 人,世称柳河东。又因他在柳州刺史任上政绩卓著又死于此地,世人又称柳柳州。他少年时勤奋读书,才华焕发,写的文章已很有名气。永贞元年 ( 公元 805 年 ) 他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集团。被提升为掌管礼仪等政务的礼部员外郎。改革的措施包括打击宦官的专权和藩镇的骄横,罢免贪官污吏,取消一些苛捐杂税等等。但是这场为改革腐败政治而进行的斗争却被保守势力扼杀了。改革派首领王叔文被杀,王伾被逼死,柳宗元和诗人刘禹锡等八名革新人物分别被贬逐边州任司马,历史上称为 " 二王八司马事件 " 。

    今年,是我国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到柳任刺史1200周年。上午9时,祭柳正式开始。先读《2015年祭柳侯文》,然后由弯塘路小学生诵《荔子碑》碑文、唱《祭柳歌》,表演舞蹈《请先生》,之后还举行了现场书画创作展示。来自南宁市宾阳县昆仑镇的柳氏宗亲一行30多人也前来祭祀。“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1200年前,柳宗元在柳州登高望远,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是不是?当年,重重岭树遮住了他遥望长安、渴望重回朝廷的“千里目”而“愁思茫茫”。假设,演一出穿越剧,当年的“老市长”站在高耸入云的“地王”,重重的岭树已经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大厦,百里柳江两岸繁花似锦……他定不会因一腔政治抱负未能施展而郁郁寡欢。

    那么柳宗元在柳州做了什么?

兴文办学、开化民风:

到柳州第二个月,作为一方主官,柳宗元开始修建孔庙,在现存的修庙《碑记》里,不仅记载有当时情况,更体现了他发展地方文化教育的强烈愿望。他很有学问,又开导人们读书识字,柳州的文明风气因此开启。他改革阻碍生产的落后习俗,当时柳州还有迷信巫神的陋习,生病就请巫师宰杀大小牲口祭神,病不好就认为是神不让活了,就绝食等死。由于人口死亡率高,耕牛缺乏,田地丢荒,柳宗元引进佛教戒杀生的观点和医药知识来开化民风。

释放奴婢、解放生产力:

当时还有一种恶习:穷人借高利贷,到期还不起以至利钱超过本钱时,就永世沦为奴婢。柳宗元作出规定:因负债沦为奴婢的人,凡能出钱还债的就可以赎身,拿不出钱的可按劳役时间计算报酬,报酬跟债款相抵,就取消奴婢身份。这样做解除了许多被压迫被奴役人们的痛苦。桂北、桂东北各州效仿他的做法,一年内就解放了上千负债奴婢。柳宗元在《童区寄传》中,热情赞扬11岁的柳州壮族牧童区寄机智勇敢战胜用暴力将自己抓去卖为奴隶的两个强盗,深刻地揭露了当地掠卖奴婢的丑恶社会现象。

植柑种柳、挖井打水:

柳宗元还十分重视植树。他亲手在城西北边种了两百株柑桔,在他的《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诗中: “手种黄甘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 滋味还堪养老夫。”

他表示种柑桔不学东吴时丹阳太守李衡那样,只为自己子孙留产业,而是为地方公共利益。也是为了像屈原一样,欣赏桔树的坚贞不移的性格。在《种柳戏题》中,他很风趣地写道:“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在江南岸也组织人力种上竹子三万竿,开菜地百畦,垦田若干亩。

当时居民迷信鬼神,不敢破土打井,用水要到河边取,岸陡难走,刮风下雨,更是苦不堪言,柳宗元便用公款招工凿井,既解决了用水困难,也破除了迷信陋习。

经过几年的辛勤经营,柳州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人口增加了,城郭街道修整一新,新建房屋,处处可见,添了新渡船,池塘园林整洁,猪牛鸡鸭肥壮。与柳宗元刚到柳州时那种 “到官数宿贼满野,缚壮杀老啼且号 ”的混乱情况相比,景象完全不同。

     柳州的柳侯公园里的柳侯祠和衣冠冢都死为了纪念柳宗元在柳州的丰功伟绩!

laraLAN(2015-04-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