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文庙始建于北宋景祐三年(1036),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文庙,亦称孔庙,是历代祭祀完善孔子的祠庙,旧时儒学教官衙署所在地。江阴文庙,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的宫殿式,仿照山东曲阜孔庙的风格建造,是江阴文化古城的标记。由于江阴文庙是江阴古城的儒学圣地和江阴科举时代的最高学府,所以江阴居民历来有大年初一到文庙“走三桥”,以求“鸿运高照”的习俗。
庙内景致
泮池
历代儒学者皆以泮宫为学宫,凡学宫内皆建泮池,状如半壁,池上并架三穿九孔石桥(简称三桥),桥面铺青石凿斜文阶,正中桥面镶嵌“鲤鱼跳龙门”石雕图一幅,寓意高升。桥栏青石镌莲花座,造型精美。同时,生员(俗称秀才)入学为泮,新科秀才,不论家境如何,均要举行入泮礼仪。此外生员满六十年,逢其入学之岁要隆重举行“重游泮水”的庆典活动,届时,地方官员要到场祝贺。
大成门
大成门,亦称戟门,是通向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的大门。门阔三间,设大门六扇,门基为石,雕须弥座。旧时逢祭孔大典或帝王通行才启,平时出入开启两掖门。大成门旁悬雍正御书对联:上联:“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下联:“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大成门左翼为“名宦祠”、右翼为“乡贤饲”,各四问,古时为纪念供奉地方官宦和乡绅场所。
大成殿
大成��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江阴文庙大成殿建筑为歇山顶、重檐、抬梁式屋架,飞檐翘角,器宇轩昂,宏敞肃穆。
东西庑房
大成殿的东西两侧,有拥房40间,上覆筒脊黑瓦,下竖红柱长廊,十分雅朴,给人以宁静、简洁的感觉。
明伦堂
明伦堂即为讲学,习仪的地方,明伦堂面阔三间,硬山顶,前带飞轩,门厅悬“明伦堂”横匾,黑字白底,系宋代著名理学宗师朱熹手迹仿件。
历史兴衰
江阴文庙文庙和儒学,也常统称“庙学”,实际上“庙”与“学”是唇齿相依的两个单位,按照传统,“左庙右学”,明白地说是“西庙东学”。文庙是祭祀先师孔子等圣贤的殿堂,规制基本稳定,只是难免兴衰不定。江阴的文庙和儒学,在兴衰交替中颠簸前进的风雨历程,至少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反映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哲学思想和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理念,具有非凡的生命力,非一般学派可与之相提并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