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称中原,简称“豫”,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省会郑州,因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1]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1] ,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诞生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商丘、南阳、濮阳、许昌等古都,为中国古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区。[2]
河南是河南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和劳动力输出大省[3-4] 。截至2014年底,河南省总人口10662万人,常住人口9436万人。[5] 2014年,河南粮食产量1154.46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9.5%。[6]
河南旅游资源丰富,有郑州新郑黄帝故里、登封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开封宋都御街、包公祠、安阳殷墟、文峰塔、马氏庄园、三门峡函谷关、南阳武侯祠、张衡墓、淮阳太昊陵等名胜古迹。[7]
河南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位居中国第五位、中西部首位[8] ,铁路、高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均居中国前列。[9]
1978年9月发掘的南召猿人说明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河南生息
南召猿人遗址
南召猿人遗址
和繁衍。[10]
2007年发掘代表旧石器时代的“许昌人”说明距今8万~10万年的河南古人已经很好的利用石器,并在国内首次发现了1.5万年前先人们制作服装用的牙制纽扣、针和染色用的赭石(颜料)等服饰文物。[11]
1980年,在河南杏花山附近发掘出约1-3万年前旧石器晚期猿人用火和管理火的洞穴遗址。[12]
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仰韶文化,说明这里就已经有了发达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
九州图
九州图
到了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中原进入了石、铜器并用时代,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进而出现了我国史书记载的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建都二里头(今偃师),先后迁都阳城(今登封)、阳翟(今禹州)。
商周时期
商朝发源于河南商丘,其首都亳(今商丘)、西亳(今偃师)、殷(今安阳)和朝歌均在河南境内,其中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
西周营建东都成周洛阳,东周建都洛阳,众多诸侯国的都城也均在河南境内。
秦汉时期
秦王朝建立后,在今河南境内设置三川、南阳、颍川、砀、河内、东、陈
汉朝洛阳城复原模型
汉朝洛阳城复原模型
等郡。[13]
西汉在河南设豫州刺史部,辖颍川郡、汝南郡、沛郡,以及梁国(都睢阳)。[14] 东汉王朝建都洛阳,河南成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魏晋南北朝
东汉之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河南属魏,魏国在河南先后设立首都许昌、洛阳,西晋建立后继续建都洛阳。[15]
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孝文帝将首都迁到洛阳。这一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建都于今安阳(即邺城)。[16]
隋唐五代
隋朝时期在河南设立河南、荥阳、梁、谯、济阴、襄城、颍川
河南省境内的隋唐大运河段
河南省境内的隋唐大运河段
、汝南、淮阳、汝阴、上洛 、弘农、浙阳、南阳、清阳、淮安等州郡,以洛阳为东都,隋末,隋炀帝迁都洛阳,又以洛阳为中心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一直通航到北宋时代。[17]
唐朝设立河南道,仍以洛阳为东都(陪都)。武周建都洛阳,称神都。从唐朝建立到北宋覆亡,河南的经济和文化达到鼎盛时期。[18]
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与后周均建都开封,后唐定都洛阳。
宋元时期
北宋在河南设立开封府、京东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以开封为东京、以洛阳为西京、以商丘为南京。于是河南又一次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开封人口达100多万,为全国第一大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城市,商业贸易额占全国之半,各方面都极一时之盛,可以说是古代河南历史的黄金时代。南宋以后,是河南社会历史发展的中衰时期。
金灭北宋之后,赵构在应天府(今商丘)登基,金朝先后在此设南京,辖三府十六州,豫北属于河北西路,1214年,在金朝受到蒙古帝国频繁入侵后,迁都到开封,称南京,后期又迁都到商丘。[19] 秦岭淮河以南属宋。
元朝实行的行省制,河南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开封是治所。
明清时期
明清、民国时期河南省地图
明清、民国时期河南省地图
1368年,明朝建立,河南的省界已经与今天大致相同,下设8个府1个直隶州:开封、河南(洛阳)、归德(商丘)、南阳、汝宁(汝南)、卫辉、彰德(安阳)和怀庆(沁阳)和汝州直隶州(汝州),在开封驻有周王。
清朝基本沿袭了明代所置的行政区划。
近现代
北洋军阀时期,洛阳曾是吴佩孚的基地。1926年,冯玉祥参加北伐战争,进驻河南。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一度迁都洛阳。1928年-1932年期间,共产党的张国焘、徐向前等人在大别山区开辟武装割据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新集(今新县)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
1949年8月,成立平原省,省会驻新乡市,河南省保留黄河南部。1952年11月15日,撤销平原省,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河南、山东二省,河南省域保持至今。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2] 截止2014年,河南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济源1个省直管市,21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1863个乡镇(乡:852,镇:1011),518个街道办事处,3866个居民委员会,47347个村委会。[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