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狂澜而安天下

家乡区县: 安徽省无为县

“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这是抗日名将戴安澜在写给妻子王荷馨的遗书中的一句话。每当看到这句话,总是心情澎湃、热血激昂。

戴安澜(1904~1942),国军名将,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为了表达自己镇狂飚于原野,挽巨澜于既倒,誓死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改名为“安澜”。1926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

抗日战争中,戴安澜战功显赫,威震日寇。先后参加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战斗,多次得到提拔和嘉奖。1939年1月5日升任第200师少将师长,接替杜聿明,年仅25岁。该师是新建的第五军的主力师,是中国军队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机械化师。6月17日,晋升陆军少将。1939年11月到12月,在桂南昆仑关战役中,戴安澜指挥的第200师因在昆仑关战役中战功卓著,被蒋介石称赞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1942年初,中国政府组建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戴安澜将军的军事生涯达到顶峰,令世界瞩目。1942年2月,戴安澜将军率领200师参加东瓜保卫战。在没有空军协同作战的情况下,同4倍于己、配备有步兵特种兵和空军的日军苦战12天,完全是以步兵对抗日军的立体进攻,掩护了英军的安全撤退,并歼敌5000余人。3月19日,同古保卫战开始。200师全体官兵坚守阵地,勇猛还击。虽是孤军作战,后援困难,但师长戴安澜决心誓死抵御到底。他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他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200师以高昂的斗志与敌鏖战,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予敌重创,打出了国威。最终东瓜保卫战终于以中国军队主动撤退宣告结束。此役戴安澜率200师孤军奋战,毙伤日军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取得了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

此役之后,戴安澜的声誉极大提高,美国军方认为,东瓜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英国的《泰唔士报》称之:“东瓜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国内的舆论也对戴安澜赞誉有加。蒋介石把此次战役称做是“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重庆的报纸称东瓜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或世界大战史均有其不朽的价值”。

1942年5月初,因英军的退缩和消极态度,中英盟军全面溃败。中国远征军无奈撤回国内。在退回国内途中,戴安澜不幸中弹,后伤重去世,享年38岁。部队后撤到滇缅边境时,一位老华侨主动将为自己准备的一口楠木棺材献出,并护送装有遗骨的棺木一直走到村镇的尽头。从云南到贵州,再到广西,戴安澜的灵柩每到一地,民众都要自发地加入迎送的行列,拜祭这位抗日英雄。

1942年7月31日,在广西全州,上万人为壮烈殉国的抗日英雄戴安澜举行隆重的安葬悼念仪式。中国共产党高度颂扬戴安澜将军的英雄气概和壮烈事迹。1942年10月16日,国民党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并批准戴安澜的英名入祀南京忠烈祠。美国政府为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1942年10月29日向其颁授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将军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蒋介石的挽词是:“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毛泽东也派人送来一首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斗志也无违。”朱、彭联名诗作:“上联: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下联: 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周恩来题写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的命令中说:“中华民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史迪威评价戴安澜: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

1943年的秋天,戴安澜的灵柩由广西全州迁葬于安徽芜湖小赭山故里。1956年9月21日,被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10月3日,毛泽东主席向戴安澜的遗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2009年9月10日,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戴安澜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雄已逝,精神永存。戴安澜将军的军魂将永远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复兴大业而奋斗,视死如归的精神鼓舞着我们朝着伟大中国梦前进。

旭翀(2015-04-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