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市简介
普宁(Puning),广东省辖县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西缘;东北接榕城区,与揭东区隔河相望,南邻惠来县,西北连揭西县,东毗汕头市潮阳区和潮南区,西南接陆丰市。
服装和医药是当地两大支柱产业,中国最大的衬衣生产基地,华南最大的中药材基地,粤东最大的服装、烟草、茶叶、水果、纺织品等集散地,粤东的客运货运交通中转站。
普宁是中国大陆人口第一大县级行政区,中国百强县,中国中药名城试点城市,中国纺织基地市,海西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普宁拥有粤东最大的陆路口岸,拥有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是广东省财政省直管县试点城市。
普宁是中国著名侨乡,全市有旅居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约195万人,遍布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58.7亿元, 经济总量位居广东各县之首。
【名称来源】
普宁始建城于明朝嘉靖年间,普宁的首置名称在上个世纪有较大的争议。作为普宁最早的地方志,明万历《普宁县志略》记载初置即名普宁,表述相同的还有万历《广东通志》、《明史》及郭子章《潮中杂纪》,认为取“普遍宁谧”之意名普宁。而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则称安普县,《大清一统志》以及后来的《潮州志》则沿袭了初取“普遍安宁”之意名普安的说法。1986年在普宁首治贵屿一座三山国王庙外墙发现的“去思”碑否认了前两种说法,证明初置即“赐名普宁,是潮之剖为普也”,并沿用至今。
【民俗特色】
继1996年被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之后,2008年普宁市再获文化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殊荣。在潮汕文化的氛围中,普宁有着潮剧、汉乐、城隍庙会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艺术。其中,普宁市拥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宁英歌、嵌瓷。 在许多传统节日和重要日子,像游神赛会等具有浓郁潮汕特色的活动自然不会少,普宁也有着很特色的风俗,在传统节日的到来或者是某个自然村的重要日子,都会举行一些具有浓郁潮汕特色的活动,这些都是祖辈传承下来的。
【行政区划】
2013年,普宁共辖30个乡级行政区,共有7个街道办事处(流沙北街道、流沙西街道、流沙南街道、流沙东街道、池尾街道、燎原街道、大南山街道);17个镇(赤岗镇,大坝镇,洪阳镇,南溪镇,广太镇,麒麟镇,南径镇,占陇镇,军埠镇,下架山镇,高埔镇,云落镇,大坪镇,船埔镇,梅林镇,里湖镇,梅塘镇);1个乡(鮜溪乡),3个国营农场(大池农场,马鞍山农场,大坪农场);1个普宁华侨管理区(普侨区)另分设2个办事处(侨新办事处、侨东办事处)。 【历史沿革】 普宁历史悠久,在三四千年前已有先民生息。普宁始建城于明朝嘉靖年间,但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先秦时中原各政权并没有对普宁一带有实际的控制,直至秦汉时期方纳为中原王朝疆土。汉时隶属南海郡,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隶属潮阳县。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十几万福建莆田人移民到潮州汕头揭阳普宁一带,迁来普宁揭阳一带的莆田人思念故乡,普宁可能取“莆田安宁宁谧”之意,莆谐音普,命名普宁。明代普宁属潮州府。清代普宁属惠潮嘉道潮州府。 明朝嘉靖年间,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开发,潮州府潮阳县西境洋乌、戎水、黄坑三都日渐殷实富足,但三都离县城一百七十余里,“势难遥制, 重以山寇屡扰”,巡按陈联芳、总督张臬等疏言“宜割三都设县治, 以便统驭, 取名曰普宁”。 嘉靖四十二年正月丁未(1563年2月20日)明朝廷批准析潮阳县西境洋乌、戎水、黄坑三都地域,可能取“普遍宁谧”之意或沿用移民至此的莆田人的“莆田安宁宁谧”之意,莆谐音普,命名普宁,首在今普宁市境内首置普宁县,并建筑城郭。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分置普安县。万历年间改安为宁。 1911年10月,革命军于武昌发动首义,同盟会方次石(普宁早期赴日留学生)于普宁起兵响应。1911年11月,同盟会员刘任臣率先领军入普宁城。 1923年5月25日,普宁再次为陈炯明军所控制。 1925年3月12日,蒋介石、何应钦、周恩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东征军黄埔军校教导第二团,在普宁城西的里湖打败陈炯明部林虎劲旅。 1925年11月2日,东征军由里湖经安仁抵普宁城,周恩来在县商民大会演讲,筹措军饷。同年,师长何应钦任方芝庭为普宁县长。 民国时期行政隶属潮循道、东江行政委员公署、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7月1日普宁县人民政府在流沙镇成立,新中国成立后,普宁县先后隶属广东省潮汕专署、粤东行署、汕头专区专员公署、汕头地区行政公署、汕头市。 1950年3月1日将惠来县的南阳山区505个村、陆丰县的大坪乡以及揭阳县的九斗、乌石村划归普宁县。 1952年普宁县驻地由洪阳迁至流沙镇。 1958年12月惠来县并入。 1961年3月惠来县析出。 1993年4月6日,民政部(民行批[1993]71号文)批准普宁撤销县建市(县级)。 2000年12月撤流沙镇,整合周边设流沙东、流沙西、流沙南、流沙北四个街道办事处。 2002年池尾撤镇设街道办,2013年燎原,大南山撤镇设立街道办,形成七街办共同作为流沙中心城区,大南山北麓及燎原、云落北、梅塘东纳入规划控制区。 1999年,普宁市辖22镇3乡(流沙镇、赤岗镇、大坝镇、洪阳镇、南溪镇、广太镇、麒麟镇、南径镇、占陇镇、军埠镇、下架山镇、大南山镇、高埠镇、云落镇、大坪镇、船埔镇、梅林镇、汕尾镇、里湖镇、石牌镇、梅塘镇、燎原镇、鱼后溪乡、南阳乡、黄沙乡);普宁华侨管理区辖2办事处(侨新办事处、侨东办事处)。 2000年,普宁市辖22个镇、3个乡。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1856402人,其中:流沙镇 320074人、赤岗镇 45367人、大坝镇 86669人、洪阳镇 125489人、南溪镇 95616人、广太镇 47998人、麒麟镇 82719人、南径镇 114743人、占陇镇 146351人、军埠镇 86133人、下架山镇 77928人、大南山镇 26705人、高埔镇 51520人、云落镇 48933人、大坪镇 24905人、船埔镇 32966人、梅林镇 37008人、池尾镇 67878人、里湖镇 71339人、石牌镇 15768人、梅塘镇 116508人、燎原镇 72058人、后溪乡 10179人、南阳乡 17933人、黄沙乡 5055人、马鞍山农场虚拟镇 6561人、普宁华侨管理区虚拟镇 10547人、大池农场虚拟乡 5968人、大坪农场虚拟乡 5484人。 2002年,普宁市辖5个街道(流沙东、流沙西、流沙南、流沙北、池尾)、20个镇(赤岗、大坝、洪阳、南溪、广大、麒麟、南径、占陇、军埠、高埔、云落、大坪、船埔、梅林、里湖、石牌、梅塘、燎原、大南山 下架山)、3个乡(鮜溪、南阳、黄沙)。 2003年,普宁市撤销南阳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梅林镇,调整后,梅林镇辖原梅林镇和原南阳乡的行政区域范围,梅林镇政府驻原梅林镇政府驻地;撤销石牌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里湖镇,调整后,里湖镇辖原里湖镇和原石牌镇的行政区域范围,里湖镇政府驻原里湖镇政府驻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