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池景区,像一块翡翠宝石,镶嵌于连绵太行中段,其奇峰、怪石、密林犹具特色。
景区内山峰大部分在1200米以上,相对高度400-800米,由于在特定的地质基础上,以流水和崩塌作用为主的外营力作用下,形成了一些奇峰造型景观。如景区西部山体顶部由于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覆盖,沿节理断层风化崩塌形成了顶平、崖陡、脚缓为特征的“嶂石岩地貌”景观,当地俗称“垴”。这些垴形成各种奇特的造型,如远望山顶如一座富丽堂皇的金殿蹲座的金銮殿垴,并传说清光绪皇帝逃难时曾路过此山;又如石人寨,九个石柱形如玉女,面北而立;而方垴则顶平如墩。旅游区东半部主要由一些浅变质的砂岩、板岩、变质安山岩组成,坚硬的砂岩往往形成高耸的峰顶或尖刀的梁脊。前者如九树垴似金字塔一样高耸入云;后者如东大梁岭脊南北延伸,东、西两侧多悬崖峭壁,间有泉水垴、班垴、北池山、白花贝等尖峰。 小天池景区的崖壁景观亦极为奇特,其中以东大梁东崖尤为险峻。从龙溪沟头到野猪林段,梁顶游路宽不足两尺,东临断崖绝壁,人在壁沿走如果不是山上林灌遮挡了游人的下望视线,这种险境是绝对不敢步游的。“鲫鱼背”,东西两侧皆为百米以上的悬崖,人行“背”上,确有华山险路之感。此外,金銮殿垴北坡大罗圈沟东侧,由红色石英砂岩崩塌而成的崖壁也十分壮观。区内有多处怪石景观,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类为红色石英砂残留于山顶,岩层产状近于水平,且层理清晰,高高亢起在峰顶,其形如“千层饼”,又象码放整齐的一摞书,色红似金,故命名叫“金龟驮书”。二类是一些岩层产状直立的下元古界砂岩、板岩等坚硬岩石,经风化后仍排立于山脊,如“老娘石”、“挡风石”、“鹦鹉石”、“回首观音”、“神龟探海”等。第三类怪石是由于河谷两侧山崖崩塌而堆积于海床或岸上的怪石,如形如睡炕的两块巨石横躺于槐河左岸,“双石铺”村之名即由此而来。又如赵家沟口的“馒头石”,闻其名则知其形,形象生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