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故居位于开县赵家镇,距开县县城28公里,占地面积8.65亩。开县人民以刘伯承为骄傲,为世世代代纪念这位伟人,修缮了刘帅故居,在故居右侧前设立了一座青石纪事碑,还在浦里河“刘帅故里大桥”头,集资塑了座高8米的刘伯承雄姿英发的路马铜像,组建成立了刘伯承元帅故居陈列馆。 刘伯承故居坐落在风光旖旎的小华山一台地沈家湾,故居翠竹环抱,地貌特异,传说颇多。门前的浦里河沿山脚缓缓流过,直通长江。可遥望对面云雾飘浮酷似睡佛的山岭,俯瞰河边农贸兴旺的赵家镇。看上去山腰像一把座椅,椅前的一台地名曰“点将台”,山对面广阔的坝子呼之为“阅兵场”。每当稻子收割后,那一坝水田堆立的谷草垛,如同百万军士排列的方阵,一派恢宏气势。
故居结构
故居是一栋青瓦土墙、半边茅屋的三合院建筑,属晚清川东一带的普通农舍,当时只有三间陋室,因刘伯承兄弟姐妹增多,才又陆续建了几间。故居大门上方是正堂屋,挂着邓小平同志1986年亲笔题写的“刘伯承同志故居”大匾,面向的是刘伯承的卧室在左侧房,右侧房是刘伯承父母亲的居室。
故居僻有辅助陈列室三间,陈列着刘帅青、少年时期为主的革命史迹,在他居住的卧室、父母居室、堂屋、灶房及猪舍,分别陈列着他使用过的书籍、生活用品和农具。故居左侧供饮水的石水缸、加工谷物的石碾盘、养鱼灌溉的堰塘,还有那屋傍荒草凄凄、没有墓碑的父母坟地,河边放牛的麻柳林、家旁的5棵大黄桷树及林荫古道等,均保存完好,真实地再现了少年刘伯承19年的人生轨迹。
关于刘帅
刘伯承同志在养育他的故里生活了十九个春秋,于1911年投生辛亥革命而离家出走。1988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省军区在刘伯承青、少年时读书纳凉、离家出走的黄桷树古道处敬立了“刘伯承故里”纪念碑,为这里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点。
1987年12月1日,刘伯承骨灰盒被安放在故居前面的小陵园里,一方青石碑上旋着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元帅之部分骨灰葬于此”,墓前的青石浮雕花圈上刻着刘帅家人对他的永远怀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