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摆手舞-张红艳

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流传在鄂、湘、渝交界的酉水河流域,以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湖北恩施自治州的来凤、湖南湘西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为主要传承地,共有四节。

摆手舞它分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小摆手,土家语叫“Sevbax(舍巴)”或“Sevbaxbax(舍巴巴)”。大摆手,土家语称为Yevtixhhex(叶梯黑)。它集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于一体,有“东方迪斯科”之称

摆手舞反映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如狩猎舞表现狩猎活动和摹拟禽兽活动姿态。包括“赶猴子”、“拖野鸡尾巴”、“犀牛望月”、“磨鹰闪翅”、“跳蛤蟆”等十多个动作。列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流传在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的酉水流域及沅水流域一带,尤以酉水流域最为集中。在重庆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湖南永顺、龙山、保靖、古丈,湖北来凤、恩施,贵州沿河、印江等地均有摆手舞活动的文献记载。古代摆手舞主要服务于祭祀、祈祷活动,祭祀对象除八部大神外,大部分祭土司王,如彭公爵主、田好汉、向老官人等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带有显著的祭祀和祖先崇拜痕迹。各地对摆手舞的称呼也不尽相同,湖南龙山一带叫做“社巴日”,保靖称之为“调年”,永顺又叫“社巴巴”,其民俗意义都是一致的- - 祈禳。如今,在有“摆手舞之乡”之称的酉阳县和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地―――湘西自治州,摆手舞活动最为盛行。

土家族摆手舞源远流长。据同治本《来凤县志》卷三十二转载《湖广通志》记载说:五代时,“施州漫水寨有木名普舍树,普舍者华言风流也。昔覃氏祖于东门关伐一异木,随流至那车,复生根而活,四时开百种花。覃氏子孙歌舞其下,花乃自落。取而簪之。他姓往歌,花不复落,尤为异也。”这段文字,生动地记述了一千多年前,漫水土家人围着普舍树摆手的情景。它是来凤土家族摆手舞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

zhy(2015-04-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