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唇鱼头汤
河唇鱼头汤用水库之鳙鱼头烹制。水库鳙鱼头大、多髓,汤色浓白,甜而无腥。其鲜美可口,补脑益寿颇有好处是当地一大特色。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一饱口福。
制法:1、取当地鹤地水库产的新鲜鳙鱼一条,(5斤以上)2、 取下鳙鱼头、豆腐、防党、北芪、杞子、红枣、姜片、料酒、精盐、味精等材料,3、锅内放油烧至四成熟,放入鱼头、煎透,倒入清汤,加入豆腐,盖上盖子大火烧至滚开,4、汤色变白后放入胡椒粉,这是鱼头豆腐汤,香郁白浓,朴实无华,香鲜美味尽在其中。
二、糯米甜糟
做甜糟,在本地历史悠久,十分盛行。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煮成饭,后加酒饼,用较为密封的容器装好,若冬天则加一定温度,发酵36~48小时即成。这些甜糟味道醇甜,一般人均可饮用,若加少量红糖及鸡蛋煮熟吃更有健身作用。
本地城乡妇女坐月时一定少不了甜糟,大都提前一个月做,并加少量米酒一起浸,每天吃几大碗,以滋补身体,壮气活血。做满月,做大寿,客人一进门上一碗甜糟,然后才去做饭菜。今各农贸市场均有出售,每公斤价3~5元。
三、安铺簸箕炊
簸箕炊(米乞),因其采用竹篾编制而成的簸箕为盛具而著称,其后放磨成桨的米粉于簸箕当中,待一层熟透后再逐渐添加,一般都有三层以上。待米粉全熟后,用小刀将其剐成格状,以方便食客食用,最后在其表面放上香油、芝麻与蒜蓉浆(即蒜鸡油)然后蘸着吃,入口细腻富有弹性,不过因蒜蓉有余味,所以也有不好此道者,故可单纯放花生油所煮成的香油,其风味依旧。
以大米、生粉、清水、熟芝麻、花生油、酱油、辣椒酱、蒜头为原料。制法:将大米洗净,用清水浸3小时,捞起,投入石磨中边加清水边磨成米浆,加入适量生粉与之拌匀,过细眼萝斗,成为米粉浆;待蒸锅水开上气后,将米粉浆分次灌入托盘或小簸箕蒸熟即成。食法:夏秋季节,将簸箕炊切成小方块,撒上小芝麻或配蒜头、酱油、花生油;冬春季节,将簸箕炊切成小方块炒热加辣椒酱。特点:洁白、软滑、爽口、咸香。功用:补中益气,止烦止渴。这种风味小吃,尤以安铺、横山一带的制工精,味道好。
四、塘蓬焖猪肉
猪肉不一定要腩肉,半肥瘦的猪颈肉也可以,要切成粗件,姜片、蒜头、蒜仔(头到叶分开)、中芹、木耳、冬菇。烧红鑊,放入油、猪肉和一把粗盐,炒到一半放如姜片、蒜头、蒜仔一起炒。蒜仔(头)见熟就用筷子夹起...加入南乳同炒(南乳可先用少许米酒开溶)爆香之后就加水泡过材料,转中火放下木耳、冬菇....上盖,炆至八成干水就开盖翻一翻...加入蒜仔(头)..蒜叶..再上盖..至九成干水开盖加入芹菜.. 翻几翻..芹菜一熟..水干就可上碟。多种香料配合精湛的烹调制法,把猪肉的美味推至最高境界,人生的最好的享受也不过如此。
五、精制番薯粥
80年代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口味的变化,廉城、安铺都兴起了食番薯粥“热”,街头巷尾摆起了众多的番薯粥摊档(一般是在鸡饭摊档中备有),成为廉江饮食业中一个新鲜小食品。用料是番薯、清水和少许白糖。
制法:先将新鲜番薯洗净、削皮、擦成丝,用清水洗去粘附在薯丝上的淀粉,滤干水分;再清水煮沸,投入薯丝,待至将熟时下白糖即成。成品清凉爽口、微甜,若加以煎咸鱼配食则更具风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