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族三道茶

家乡区县: 云南省大理市

三道茶原是南昭、大理国时期国王宴请将军大臣的礼待,后来配方流入民间,形成民间待客的一种方式。在白族当地,饮三道茶有一种调节人际关系和传扬民族文化的作用。不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公园船头,饮用三道茶的形式和内容都丰富多彩的。尤其是在欢迎客人和来宾的重要场合,显得更加隆重和热烈。三道茶中,每一道都伴有三至五个节目,身穿漂亮民族服装的“金花”和“阿鹏”们(白族姑娘统称为“金花”,小伙子统称为“阿鹏”)载砍载舞,边表演边劝茶,而当第三道回味茶饮至过半时,那些金花和阿鹏们便会热情地邀请客人走到场子中间,一起唱歌和跳舞,从而将活动推向高潮。

三道茶就是一苦二甜三回味。苦茶是用下关沱茶制成,小茶盅泡饮,苦中带涩,有清凉之效;甜茶用乳扇、核桃仁、红糖、感通山青毛茶配置而成,一饮清香甘甜;回味茶用蜂蜜、茶水、花椒、姜片、桂皮配置而成,味道辛辣而略甜,回味无穷,三道茶有如人生三味。三道茶一道一道地端敬宾客,敬地,白族姑娘双手举杯齐眉,以示尊敬。席间端来小碟的红绿丝,花生米、蜜饯、果脯等。宾客一边品茶,一边欣赏民族歌舞表演,《掐新娘》、《金花之歌》、《八角鼓舞���、《情歌对唱》等已成为三道茶保留文艺节目。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制作时,先将水烧开。再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热后,随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啪啪"作响,叶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立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少倾,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由于这种茶经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
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

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

目前,白族传统"三道茶",尤其是大理白族三道茶可谓是民族茶文化中的一绝,其精美的配料做工、高雅的礼仪氛围,已经让品尝"三道茶"更富含人生先苦后甜再回味的深刻哲理了。

筱er(2015-04-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