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嘉祥一中

家乡区县: 嘉祥县

师资力量折叠编辑本段
嘉祥县第一中学
嘉祥县第一中学

学校师资队伍优良。现有教职工468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21人,中级教师126人,国家级优秀党务工作者、国家级教育系统劳模、齐鲁名师、杏坛名师、省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优秀教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18人;有800多人次外出参加科研活动,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论著六十余部;教师的学历结构不但达到了国家的要求,其中六分之一的教师已获得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

学校简介折叠编辑本段
嘉祥县第一中学
嘉祥县第一中学

学校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社会文明进步育人的教育使命,确定了质量立校、依法治校、改革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全体师生员工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共向高等院校输送人才18000余人,其中本科8000余人,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700余人,350名学生参加国家级奥林匹克竞赛获奖,高考成绩连续多年稳居全市之首:2004年高考本科上线突破800人,并有两名同学分别获得济宁市文、理状元;2005年高考本科录取856人,其中重点本科286人;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965人,实际录取1138人,其中重点本科398人,有1名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2007年高考一榜上线总人数、重点本科人数、高考升学率均获全市第一名。

扎实、稳定的办学成绩,赢得了人心,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被授予省规范化学校、省高中教学示范学校、省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省电教示范学校、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文明单位、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十几项省级荣誉称号,连年被评为济宁市高中教学先进学校,济宁市优生培养先进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教育部新课程实验样本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全国人大常委、香港金利来集团董事会执行主席曾宪梓博士先后来校视察工作,均给予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都曾报道过学校的先进事迹,学校被誉为“鲁西南教育战线上的一颗明珠”。嘉祥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51年春,学校现占地面积180亩,总建筑面积70000㎡,有103个教学班,在校生6000余人。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善。教研楼内装有中央空调、程控电话,教师人手一台微机;教室内安装了达到国家先进水平的双向控制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校园语言广播系统、空调;师生餐厅可以同时容纳4000余人就餐;学校信息化发展迅猛,成立了网管中心,建立了网站,并与国际互联网连接。。

扎实、稳定的办学成绩,赢得了人心,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被授予省规范化学校、省高中教学示范学校、省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省电教示范学校、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文明单位、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十几项省级荣誉称号,连年被评为济宁市高中教学先进学校,济宁市优生培养先进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教育部新课程实验样本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全国人大常委、香港金利来集团董事会执行主席曾宪梓博士先后来校视察工作,均给予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都曾报道过学校的先进事迹,学校被誉为“鲁西南教育战线上的一颗明珠”。

办学特色折叠编辑本段
嘉祥是曾子故里,曾庙、曾林就在嘉祥境内,而嘉祥一中的前身即为曾子书院。学校把曾子思想融入学校建设与发展中,充分利用学校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性地继承传统文化精髓,致力打造现代化一流高中校园。

学校管理 折叠

历届领导,一以贯之地反省自身、反思学校管理,探索学校创新发展之路,追求至善至美,形成了“民主,和谐,责任,高效”的管理原则和“求是创新,永争第一”的发展理念。在近六十年的传承发展中,学校探索实施分层管理、分级负责、职责明确,管理职责内容覆盖了学校工作的全部外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做到“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人人抓落实,事事有检查,岗岗都考核”。
学校领导每周都要召开一次例会,总结、反思一周的工作,力求每项工作都要做到尽善尽美。在工作中领导诚心诚意地尊重和依靠教师,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教师,以至诚的姿态鼓励指导和关心每一位教师。因此,我校形成了领导与教师之间相互关心、支持、谅解、配合的和谐气氛。融洽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和向心力。很多老师拒绝了外地的高薪聘请,而安贫于一中;很多老师缩短了自己的婚期、哺乳期,而把一切爱心奉献给了学校和学生。他们这样做,基于感恩、回报;基于对校训“三省吾身、至诚至善”的理解;基于对校风“尚勤立诚,知礼博爱”的感悟。

我校教育教学成绩的取得还在于我们建立了一套科学高效的竞争机制,我校实行“领导包级”、“班主任包班”、“教研组长包组”、“老师包学困生”等制度,三个教育科分层管理,每个教育科分部管理,采用严格的跟级制度,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制。另外还制定了《先进教研组评选办法》、《嘉祥一中名师评选办法》、《年度十佳教师评选办法》、《年度考核办法》。通过这些竞争机制的建立,全校上下形成了讲学习、讲拼搏、讲奉献的良好校风,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荣获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济宁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

教师发展 折叠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学校在近六十年的发展中始终注重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认为,一个没有思想的学校是没有发展潜力的,一个没有修养的教师,是培养不出有修养的学生的。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继承和发展是它的宗旨。基于此,学校以“三省吾身、至诚至善”作为校训,要求教师不仅要靠学识魅力感染学生,更要注重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和影响学生。学校制定了《嘉祥一中教师教学行为十不准》》《嘉祥一中教师教书育人十项承诺》。学校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学校实行班主任值班制的同时,领导24小时轮流值班。节假日也不例外,所有值班人员风雨无阻。学校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学校的作息时间,教师首先做到,没有出现过教师旷课、上课迟到、拖堂等现象,反而是教师提前到班候课。
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一中不是一句口号,学校始终认为,教师的发展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做引导,学校从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积淀中提炼出“因材施教,格物致知”作为学校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与反省,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藩篱,冲破阻挡自己眼睛的阴霾,才能超越自我,才能让教育这方净土永葆有批判与创造精神,特别是新课改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思想品德教育,学校也抓住这个契机,深挖曾子思想精髓,在学校内开展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自身文化品位活动,利用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从思想上、行动上、落实上开拓创新。学校还制定了《青年教师三年成长规划》,每学年初都要求青年教师总结上学年的教学,反思成长中的困惑,规划自己未来三年的教学。每学期都精心组织公开课、示范课、创新课、过关课等各类课型,要求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听评课,提倡教师跨年级、跨学科听评课。通过听课,促进教师相互学习;通过评课,反省自己的教学。为便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打造了学校博客交流平台。博客交流开阔了教师的视野,通过交流与反省,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强烈;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学校还下发了《师徒结对活动方案》,由师傅督促徒弟书写教案和教学反思,指导徒弟说课、讲课,对师傅和徒弟的教学质量进行捆绑式评价,每学年评选出优秀师徒并给予奖励。教师在学习中反省,在反省中提高。近年来,我校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省市级教学能手,优质课执教者,国家优师,齐鲁名师,杏坛名师,嘉祥名师。还有部分女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三八红旗手、县百佳孝星。学校也荣获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宁市十佳师德先进单位等称号。

校园文化 折叠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环境育人提供了保障。学校座落在翠柏葱茏的萌山怀抱中,山中有校,校中有山,景致有韵。校园建设注重环境的和谐、温馨、趣雅,体现了底蕴深厚的曾子文化思想。学校的教研楼——辅仁楼,教学楼——至真楼、至诚楼、至善楼,功能楼——琴馨苑、聚英楼、聚德楼、聚才楼、聚婧楼,其他建筑——三省亭、格物门、砺慧广场、曾子文化墙等,命名多出自曾子及其他古代圣贤所著典籍,学校的文化手册有详细的解说,学生生活其中,时时在环境文化的潜移默化中成长。
学校历经近六十年的积淀,形成了自己丰厚的文化底蕴,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绩。文化理念六十年来一以贯之地传承,并在传承中整合创新提升,形成了以曾子文化中的精髓——“三省吾身、至诚至善”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理念体系。

“三省吾身,至诚至善”的校训。学生每天早上反思自己的思想是否追求诚实守信、求真务实、孝亲忠国、臻于至善,晚上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做到了一以贯之地践行自己的思想,反思自己在学习中课堂听讲是否认真、学过的东西是否已掌握,反思有没有享受修身和学习的快乐,反思自己每天有没有过失,反思自己每天的进步有多少等等。三省吾身的校训已被一届一届的学生广泛认同,思想反思、言行反思、作业反思、考试反思等见证并推动着我校学生的成长。

“尚勤立诚知礼博爱”的校风。学校引导学生尊崇与忠诚自己的学业,以主动、勇往直前的心态学习;把诚信作为修炼自身品德、培养性情、成就人生和事业的基本准则;知礼明礼,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学校。学生都能自觉把勤、诚、礼、爱作为为人处事的精神追求,并在生活和学习中认真践行,以求实现个人与学校的和谐发展。

“乐学好问慎思笃行”的学风。我们从每届新生入学开始培养他们积极自主学习、勇于乐于提问的好习惯,引导广大学生学习、思考、实践,做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

学生成长

曾子所传承下来的修身、求善、诚信、孝道等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学生个人修养,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教材。我校近六十年来一以贯之地用曾子思想文化教育学生,通过课程引领、活动推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曾子文化教育氛围。

蜗牛也是牛*^_^*(2015-04-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