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城始名僰道,一直到宋徽宗年间,均为僰道县治所在。唐天宝年间,戎州所辖存鄢县多僚人,归顺中央,取“慕义来宾”之意,改存鄢县为义宾县;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避太宗赵光义讳,取“义者宜也”之意,改义宾县为宜宾县;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降宜宾县为宜宾镇,入僰道县。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以僰道县名和城名不雅,俱改名宜宾,由此,宜宾之名延续至今。
这里曾经是唐代古州的朝佛圣地。其中,有两处为唐代凿刻。第一处依崖凿刻的巨大弥勒佛头像,高5.4米,宽3.9米,低眉微笑,雍容大度,气魄雄伟。第二处造像八龛,在释迦诸菩萨、罗汉、天神等石像,还有”释迦说图”等47躯。石像高0.9米至0.5米不等。第三处造像三龛,像高0.7米,共六躯,系宋代天圣六年(1028年)凿刻。三处造像丰颐细目,别具匠心。可惜因长年侵蚀,风化严重,面目已模糊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