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水。缺水是石家庄的天然短板。我们暂且不论奢侈的“天然景观水”,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对石家庄人来说,那是奢望,此短板是上苍的厚彼薄此;而仅就饮用水而言,因了西部山前区的饮用水来自两大水库,水质中钙、镁的含量较低,故而“软而柔”,规避了市区所用地下水的“硬而坚”;而南水北调将使远道而来的丹江水蜿蜒穿过西山,生发出优质的水资源。
再说空气,有资料显示,省会2014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14天,而西山区域优良天数达178天,盖因西部山区拥有丰饶的植被资源,空气中美妙的负氧离子多多。
青山环绕的西部山前区,铺陈着错落有致的不少景观,万亩森林公园、横山度假区、西山生态观光园区等,其芳容都值得一睹。
说到西部的古文化资源,那才是“仙境般了得”。根植于鹿泉和元氏的封龙书院,早在汉代就开了河北书院教育之先河。北宋,见诸记载的河北书院有三处,全在封龙山中。其中的封龙书院,原为汉代李躬授业之所,五代李昉创为书院。原有讲堂、读书窑洞等。院内有两眼清泉,一曰蒙泉,水清而甜,是书院引水之源;一曰墨池,又称洗笔池,池水墨黑,相传为古人洗笔之处。此外,龙泉寺、窦王岭等古景观也为西部涂抹了历史文化的浓墨重彩。今后,如果能延伸此地的古文化教育资源,大兴现代教育,那么,人文景观和自然秉赋的叠加和浑然一体,将大大增加西部山前区的文化价值含量。
更为重要的是,从城市架构来看,西部山区是一个对城市布局大有所为的风水宝地。有识之士曾提出“山地城区”和“城镇上山”的模式,此举即可节约平原宝贵的耕地资源,更因了依山建城而极具特色。西部山前区的浅山丘陵地貌,正是“山地城区”的好场所。
然而,西部前山区的交通是个问题,笔者之所以一直爽约好友,原因正在于此。槐安路与西二环的对接仍有缺憾,更甭提西山了。好友感叹,从西部别墅到城区,公共交通聊胜于无,出租车也屈指可数,尤其是晚上朋友聚会喝酒,不能开车,故而无论是在城区还是在西山,你来我往,皆有“上山下山”之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