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堵墙,不被涂抹颜料、红墙绿瓦,穿过数百年的风雨的洗礼来到人们的面前, “朗朗乾坤之下,莽莽山林之中”。用这两句诗来形容清东陵再合适不过了,康熙、乾隆、孝庄、香妃、慈禧—这些不分昼夜在电视剧中走动、絮叨的前清人物的最后归宿就在这个叫清东陵的地方。
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市境内,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共建有皇陵五座—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慈安、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妃园五座、公主陵一座,计埋葬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
说到清东陵的选址由来,可要追溯到清顺治年间,当年顺治到这一带行围打猎,被这一片灵山秀水所震撼,当即传旨"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从此昌瑞山便有了规模浩大、气势恢宏的清东陵。
记得很久以前,我曾经来过这里,只是匆匆一次,便被那历史的沉重感深深吸引,再也难以割舍。不过只是一片衰败的残垣断瓦,几蓬衰草,几处孤坟,却让我魂牵梦绕了十几年。 我们,无论谁,不过只是历史的匆匆过客,但我们,无论谁,也终将成为历史中的一粒尘该。看惯了看腻了现代都市中的钢筋水泥,我们焦躁,我们不安,成败得失令当下的我们迷乱心智。也许你会选择小桥流水,去重拾那份安逸。也许你会拥抱蓝天白云,去豁然那份心境。但我却坚持选择这里,去感受那份沧海桑田的苍凉,去感悟那份过眼云烟的无奈。大清帝国的历史,三百年的荣耀和屈辱,在这个地方被牢牢的凝结。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高大的丰碑,亦或是腐朽不堪的棺椁,似乎都有自己诉不尽的故事,讲不完的心声。这里诉说着“康乾盛世”的繁荣,感叹着“封建王朝”的没落,演绎着“东陵大盗”可耻的历史。
(一)孝庄太后昭西陵
若问大清开国谁的功劳最大,有人认为是努尔哈赤,有人认为是多尔衮,但我认为为清开国做出贡献的是名女子,没错,她就是孝庄太后,一位蒙古科尔沁部的美丽女子,也是清朝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颇受关注的人物。博尔济吉特氏的“天降贵人“。她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显赫家庭。在明末东北各族各部的混战中,她作为政治联姻的纽带嫁给“英明汗”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为侧福晋,时年十三岁。在后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渐卷入一场又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并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政治才华,逐步确立了稳固的地位并成为清初政坛上的一个一言九鼎的人物“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这是她的后世子孙对她十分中肯,毫无溢美的评价。就在清东陵的风水墙外,这位老奶奶孤独的守候了许久。
神道碑亭早已是荡然无存,空留下残破的石碑和断落的兽头,在等待着后人的凭吊。本应该远赴千里,去陪伴分别数十载的丈夫。但对于儿孙的眷恋和不舍,却让她选择留在了这里,哪怕只是去为儿孙们守陵护院。
本应尊享的那份至高无上的荣光,在这里却只剩下无尽的清冷与落寞。抚摸着残垣之上那一层厚厚的湿滑的青苔,我的心底感知到历史角落里才有的阴凉体温。偌大的昭西陵,空空荡荡,只有形单影只的过客,诚惶诚恐的留意着每一步,生怕压垮一株小草,毕竟它们是这陵园中唯有的生机。
焚香祭祀的隆恩殿已是荡然无存,站在汉白玉基座上,环顾四方,寥廓的蓝天之下,残破不堪的雕栏玉柱沉默无言。不过短短百年,曾经忠心耿耿的守灵人的孝子贤孙们,兴高采烈的拆掉了祖先们誓死捍卫的殿宇,哪怕是一砖一瓦,一梁一柱,反正自家的驴车已是满载而归了。感谢列祖列宗吧,至少俺家的院墙,俺家的猪圈算是有着落了。 穿过明楼下幽深的拱洞,沿着斑驳的石阶拾级而上。刺眼的阳光下,巨大的宝顶近在咫尺。难以想见,那位对丈夫体贴备至,对儿孙关怀至深的慈祥女性,已经孤独寂寞的长眠在这里近三百年了。也只有明楼上的那方斑驳的朱砂碑,才能真正唤起后人对于她的追忆。一只漆黑的乌鸦落在金黄色的琉璃瓦之上,久久不愿离去,莫非它也读懂了这段苍凉的往事。 即将离开昭西陵了。我走回到隆恩殿的台基之上,面对明楼,双手合十,心中在默默的祈祷。祈祷她的灵魂早日飞回魂牵梦绕的茫茫草原,和她心爱的男人共乘白马,纵情驰骋。
(二)顺治孝陵 抬头仰望高大巍峨的石牌坊,放慢脚步穿过金光熠熠的大红门,大清帝国的历史被一览无余的呈现在眼前。无论康乾盛世的华美乐章,亦或是同光哀世的怨曲悲歌,在这里,只要用心聆听,多少振聋发聩的惊撼,多少力不从心的酸楚,都已经开始在每一个人的心底酝酿。清东陵的风水墙,在我看来更像一个时间的坐标。1644,清军入关。走进去,一个帝国的往事便由此开篇。
他,懵懵懂懂的坐上了君临天下的宝座,看着身旁威风凛凛的叔父,心中满是敬畏。那一年,他只有六岁。他匆匆忙忙的走上了凄冷幽长的神道,望着远处仙袂飘飘的爱妻,心中满怀眷恋。那一年,他只有二十四岁。爱新觉罗福临,大清王朝定鼎中原的第一位皇帝,来时无声无息,走时却留下了太多的秘密。
山海关,一把生锈的大锁,已经牢牢的锁住了二百七十六年的太平,在这一刻,却轰然洞开。一位姓吴的看门人,兴高采烈的迎来了新的主人。多尔衮带着无坚不摧的八旗铁骑,如同摧枯拉朽的寒风,裹挟着漫天飞舞的砂石,吹得中原大地瑟瑟发抖。并非懦弱,并非胆怯,早已遍体鳞伤的华夏文明怎能忘却三百年前的切肤之痛。来自草原的蒙古屠夫,挥舞着手中的弯刀,肆无忌惮的在南宋书生的皮肉上切割着,啖食着。虽是痛彻心扉,所幸汉唐风骨犹存。
不过三百年,北方的野蛮人又一次狰狞的闯进了自家的大门。虽然他们并未来自草原,但白山黑水的磅礴气势,远比成吉思汗的子孙更为可怕。面对凶猛的海东青,蒙古人的狼性已是荡然无存,甘心俯下了高傲的身躯。 遥远的喀喇城,一次意外的坠马,过早的终结了多尔衮的摄政生涯。万里江山唾手而得,三十九年的光阴却似湍流,去而不返。再一次失去依靠的孤儿寡母只能振作精神,独自上路。此时此刻,少年皇帝终于明白,曾经的依靠竟然是最大的阻力。爱新觉罗福临,如愿以偿的提早成为了帝国中枢的实际掌控者,这一年,他只有十四岁。 引颈待戮的中原文明,本欲殊死一搏,就像当年的文天祥和陆秀夫,用短暂的生命来换取万世的名节,亡国之恨,死何足惜!扬州血泪斑斑,嘉定十万忠魂,大明王朝的亿万信徒们,怒目圆睁,等待着紫禁城中发出的最后通牒。 八旗贵族不会想到,南明百姓更不会想到,年轻的天子竟然对中原文明表示妥协。用武力征服世界的蒙古人,致死不愿给孔子的后生们一条出路。所以,蒙古人注定只是历史的过客,短暂的九十七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汉人的生命力源源不断,只可惜蒙古人只会迷信武力。大清帝国的少年天子实在聪明,他祭出了让汉人俯首帖耳的法宝利器。打开科举考试的大门,只为高官厚禄的梦想,但梦想的跑道却是如此漫长,穷经皓首,耗尽一生
固执自大的中原文明终于走出了绝望,虽然俯首称臣,但不失孔孟节操。希望就在前方,北国江南,塞外中原,都在进行着脱胎换骨般的重生。无论近在咫尺,无论万里之遥,所有的不安与躁动都被少年天子一一化解,渐渐消融。庞大的清帝国,就如一轮初生的红日,在福临的手掌中慢慢升腾,所有人都在等待,那光芒万丈的辉煌时刻即将到来。
爱情的枷锁,只会束缚懂爱的囚徒。直到那一天,从天而降的美丽女子缓步走进乾清门,也彻彻底底的走进了少年天子的生命。十八岁的福临,十七岁的董鄂,如花似玉的年纪,如梦似幻的情缘,相顾瞬间,便已认定一生的痴缠。风华绝代的姿容令人迷醉,甘冽醇美的琼浆令人沉湎,只愿长醉不愿醒,奈何春宵不成眠。 爱情的结晶如期而至,福临更是欣喜若狂,他毫不犹豫的将帝国的未来交付给这个呱呱坠地的精灵。但这一切也许太过美好,上天似乎也为之嫉妒。直到某一天,上天决定抛弃自己的宠儿。和硕荣亲王不过百天,便匆匆夭亡,痛失爱子的董鄂更是一病不起,奄奄一息。那一年,中秋月未圆,佳人掩面,玉陨香消人世的巨大悲痛令帝国的主人伤心欲绝,也只有青灯古佛才能让他找回心灵的皈依,重拾生命的慰藉。既然心已成灰,莫不如走下帝座,遁入空门。前路茫茫,所有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唯独他没有,因为他主宰的不是自己,而是整个大清。为了初生的帝国,为了挚爱的母亲,福临放弃了苦寻的归宿。 仅仅一年,疲惫不堪的福临再也支撑不起病势沉重的身体,再难唤醒心灰意冷的生命。二十四年的旅程如此仓促,在这一刻终于回到了原点,他无怨无悔。景山的涅磐圣火燃烧着他的躯体,孝陵的冥冥地宫埋葬着他的灵魂,漫漫的历史长河湮没了他的踪迹.
网络营销能力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