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北阳山县的农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田心鹤,迳下猫,东江龙,旱坑凤”。说的是当地较为出名的民俗表演活动,其中“旱坑凤”指的就是阳山“双凤舞”。
每逢春节、元宵、端阳、中秋等节日,阳山县杜步镇的旱坑村就会响起一阵阵清脆的锣鼓声和悠扬的乐曲声,村民和附近群众聚拢围观,为的是欣赏该村的“双凤舞”。
今年元宵节,记者在旱坑村亲历了“双凤舞”的表演。上午10时,近百村民早早集中在祠堂等候凤舞的开始。此时锣钵声起,“双凤舞”的带凤人邓钦首先焚香燃烛祭拜先祖,随即领舞吟唱:爆竹声响满地红,今日凤凰来拜访;一拜门前增百福,二拜儿孙万代永兴隆。
唱罢,爆竹响起,由两人执起一雌一雄的凤凰舞起来。凤凰是用竹片织成,表面裹以红缎,造得惟妙惟肖。“双凤舞”的动作有展翅、朝拜和开口赐福等,表达村民对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双凤舞”起源于明朝的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旱坑村的老人邓介讲述,双凤舞传入旱坑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邓姓祖居肇庆怀集的邓家寨,历代都有舞凤习俗;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其祖父从邓家寨迁居杜步旱坑,因其熟习凤舞,通过他的言传身教,凤舞从此便在旱坑扎下根来,流传至今。邓介是在14岁时跟随祖父学会了凤舞,在邓介的传授之下,旱坑村的晚辈有好些人也学会了凤舞。
“双凤舞”除了在节庆表演之外,遇上农村中有乔迁新居、嫁娶、寿诞等喜庆之事,当事人必礼聘“双凤”舞之,以为庆贺。久而久之,“双凤舞”逐渐成风,这一习俗已成了当地百姓欢庆交往、相互祝愿、交流感情、共同娱乐的最活跃、最欢乐、最能渲泄人们情感和抒发人们美好愿望的一种民俗活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