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邯郸旅游吧!

家乡区县: 邯郸市峰峰矿区

      邯郸是一座兼具古老文明和现代风采的历史文化名。“邯郸学步”、“黄粱美梦”等一则则寓意深邃的成语典故,一座座古迹遗址、陵墓祠堂、碑刻石窟,都向人们讲述着古城3000年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 邯郸位于河北省最南端,西靠太行山,东依华北大平原,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带,距首都北京440公里,距省会石家庄170公里。博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复杂的地貌类型构成了邯郸独特、多样的旅游资源。战国时代,邯郸是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经八代国君,历时158个春秋。武灵丛台、蔺相如回车巷、学步桥、赵王城遗址等,体现着赵文化豪放粗犷、慷慨悲歌的基调。 魏晋南北朝时期,邺城繁盛一时。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曾雄踞此地,建有邺城三台,其中铜雀台最为著名。邺城因此成为“建安文学”的发祥地。 北齐王朝,崇尚佛教,在此选山水秀丽之地,凿窟建寺,留下了我国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南北响堂山石窟、水浴寺、老爷山石刻、娲皇宫石窟等,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造型生动。 唐宋时期,邯郸境内的大名府为“河北重镇”。五礼记碑,碑体高大,国内罕见。 宋元时期,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民窑的杰出代表,以其绘画装饰丰富多彩、自然豪放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

     清末,这里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武禹襄,他们所创的杨、武式太极以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的特点享誉海内外,使永年县成为著名的“太极拳之乡”。 丛台位于邯郸市中心丛台公园内,相传始建于赵武灵王(在位于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时期。据《汉书》记载:"连聚非一,故名丛台"。赵王建台的目的,在于观看军事操演及歌舞寻乐。台上原建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装饰奇美,名扬于列国。现存古台高26米,分上中下三层。台面东西59米,南北80米。坐北朝南的主体建筑称武灵馆,是为纪念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赵武灵王而建。丛台在历史上久负盛名,历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题咏颇多。 邯郸是古赵国的都城、赵文化的发祥之地,而今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武灵丛台与北关街的"学步桥"和城内中华大街南段的"回车巷"作为赵文化的典范,一直被后人传颂。 黄粱梦位于邯郸市北10公里处的黄粱梦镇,始建于宋代,明、清时代及1984年均有大规模修复。是根据唐代沈即济所著的《枕中记》故事而建的。欲称卢生庙又称邯郸古观。 照壁:前院南面有一黑色照壁,上书“蓬莱仙境”,由四方石刻大字组成,笔势飞舞,苍劲有力,据传为吕洞宾墨宝。 八仙阁:前院东侧二层楼建筑,阁内塑有汉钟离、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张果老八仙塑像,栩栩如生,各具神韵。 莲池:占地数千平米,每逢夏日不同花色的荷花满塘。池中建有一座精雕细琢玲珑精巧全木结构的八封亭,两端与小桥连接。 后院:是品仙祠主体,进入写有“神仙洞府”的中门,就到了仙家之地。由南向北三座大殿相通,宏伟又富丽堂皇。 钟离殿:内供汉钟离高大神像。东西有钟、鼓二楼。 响堂山石窟 景点概况:响堂山石窟,位于邯郸市西南49公里的峰峰矿区鼓山上,分南北两处,相距15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始凿于北齐年(550——577年),隋唐宋明各代均有续凿。这些石窟因凿在鼓山腰部,石洞幽深,在洞中谈笑拂袖能发出铿锵之声,故称“响堂山石窟”。现存16窟,大小佛像4300余尊,并有大量石刻经,是研究佛教、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的艺术宝库。 北响堂山石窟,座落在和村东的北鼓山西腰,山下有常乐寺、如来佛立像和宋代砖塔。山上现存石窟9座,其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装饰最华丽的是位于窟群北端的大佛洞,进深13.3米,面宽13米,高11.4米,洞内为塔形柱式,柱三面设龛,正面龛主尊坐佛通高5米,其背光以七条火龙为主体组成,十分罕见。塔柱上部与窟壁共设16个华丽列龛,充分展示了北齐时期高超的雕刻艺术。在刻经洞门前的石壁上有一个清晰的手掌印,地上有一个很象“三寸金莲”的脚印,传说这是鲁班夫人留下的。关于这个传说,导游小姐会向您做生动的介绍。 南响堂山石窟位于鼓山南麓。进入景点,首先看到的是寺院殿宇和宋代砖塔。山上现存石窟7座,其中千佛洞最为壮观,窟内最引人入胜的是顶部杰作,窟顶微隆,雕莲花和八尊伎乐飞天,堪称佳作。 南北响堂山石窟规模宏伟,雕刻精致,在古代石窟艺术向唐代写实风格的演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目前我国现存的几大石窟之一。 旅游向导:如果游兴未尽,您还可顺路到玉皇阁、黑龙洞、元宝山公园一观,几处景点相距很近,交通也方便。 特色物产:和村醋是当地特产,色浓味香,不防买几瓶尝尝。 服务设施:峰峰矿区有各类宾馆10余座,其中设施最好的是峰峰宾馆,有台球室、歌舞厅、KTV包房、桑拿浴等。 旅游交通:如自驾车,由京深高速公路马头出口下,向西至峰峰矿区再沿邢都公路向北即至。也可乘坐邯郸开往峰峰的小公共或5路公交车,或乘火车前往。 回车巷 景点概况:回车巷位于邯郸市区串城街南段,全长约75米,宽1.8米。相传战国赵上卿蔺相如曾在此处为大将廉颇回车让路,故名蔺相如回车巷。蔺相如回车的故事,史不绝书,其巷名称也由来已久,元明时代早已有之。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邯郸知县萧察根据民众“心碑”,在墙壁上镶嵌“蔺相如回车巷”六个石刻大字,1981年进行维修并建石碑亭,立石碑述其事。 七雄争霸,秦国最强,常扰赵境,公元前282年秦又遣使入赵,言愿以十五城换赵国和氏璧,蔺相如奉遣携璧入秦,当面揭露秦昭襄王的阴谋并巧计完璧归赵,因为国争誉立功,被列为上卿,位居大将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扬言见面时总要给他难堪。蔺相如为顾全国家大局,对廉颇处处退让。一日,二人途中相遇,因道路狭窄无法相让,相如便主动退入小巷,请廉颇先行。后来廉颇明白了蔺相如让他的道理,十分感动,便背着荆条到相府门前请罪,从此将相和好,二人同心协力,共卫国家。这也就是为后世广为传颂的负荆请罪的故事。 旅游向导:回车巷向北不远有“邯山书院”,值得一看。 服务设施:回车巷在市区内,食宿很方便。这里离和平小吃一条街很近,游览完景点再品尝一下邯郸的小吃,也很不错。 旅游交通:如果是自驾车,于京深高速公路邯郸北口下,沿迎宾大道向西至中华大街,向南至人民路往西,在陵西交通岗东侧沿串城街南行200米。在市内从火车站乘3路公共汽车,南关口下车沿串城街向北即到。 学步桥 景点概况:学步桥位于邯郸市区城里街北段,横跨沁河,为古城南北交通要冲,称“三辅锁钥”。古桥原为木架结构,因常遭洪水冲击,便改为浮桥。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建为大券三孔、小券四孔的七孔石拱桥。通高8米,全长32米,桥面宽9米,两旁各19块栏板,板间各立18根望柱。板柱均雕有历史人物和精美的狮子、猴子等动物。桥体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民族建筑的艺术风格,是一座小巧并含诗情画意的古桥,其名学步桥,源于《庄子·秋水》篇中的“邯郸学步”典故:寿陵余子学步于邯郸,未得其能又失其故步,匍匐而归。意为邯郸人步子优美,引起燕国寿陵地方少年的兴趣,他们不远千里前来学习,结果新步未成又失故步,只好爬着回去,引起观众大笑。唐李白有“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 学步桥广场以邯郸历史文化为主线,根据出自邯郸的成语典故、民间传说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利用古桥、河流、仿古建筑、雕塑、石刻、植物等,巧妙地将古赵文化与自然园林有机结合起来,创出了独具特色的园林文化景观。邯郸是闻名全国的成语典故之乡。据考证,直接出自邯郸的成语典故多达200余条,邯郸人对成语典故情有独钟,随口就能说出十几条,“胡服骑射”、“毛遂自荐”、“纸上谈兵”、“一言九鼎”等等,每条成语典故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或传说。 旅游向导:学步桥是敞开式景点,不收门票。您如果对成语典故感兴趣,可以再到插箭岭公园内的成语典故苑去看看,很长知识。 服务设施:学步桥位于市中心,宾馆饭店很多,中华大街上的邯郸宾馆、冀南宾馆,人民路上的邯郸大酒店、迎宾国际饭店都是三星级。 旅游交通:如果是自驾车,于京深高速公路邯郸北口下,西行至陵西北大街向南,学步桥广场就在路东侧。从市内乘6、25路公共汽车均可到达

店小二(2015-04-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