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财政税收保持稳步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993万元,比上年增长14.80%(按省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其中增值税2,714万元,增长13.16%;营业税6,364万元,增长20.67%;企业所得税1,399万元,增长36.75%;个人所得税736万元,增长31.66%;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1,834万元,增长37.89%;房产税3,491万元,增长4.43%。
地方财政一般预 算支出完成48,071万元,比上年增长27.10%。其中教育支出8,960万元,占18.64%;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0,654万元,占22.16%;农业支出2,801万元,占5.83%;科技三项费用412万元,占0.86%;政策性补贴支出218万元,占0.45%。
外资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鹤山市外资经济蓬勃发展,涌现出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银雨灯饰有限公司、胜发鞋业有限公司、弗兰卡厨具有限公司、德柏纸品有限公司、亚太食品有限公司、法罗力比力奇电器有限公司等一批颇具规模的骨干外资企业。
至去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三资"企业354家。2004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0.51亿元,同比增长9.2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3%;三资企业出口总值达4.0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6%。去年我市涉外企业缴纳增值税17772万元、所得税1228万元。外资经济已经成为鹤山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民营经济
近年来,鹤山市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新的发展增长点,出台含金量高的政策扶持措施,促进民营企业不断上规模、上档次。华旺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鹤山电机有限公司、明可达实业有限公司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市省级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8家。"必登高"、"宾利"、"蚂蚁皇冠"被评为广东省鞋业十大知名品牌。
民资正逐渐成为鹤山市投资的主力军。2004年全市新上、增资的民资项目188个,计划总投资32.87亿元,分别占全市引资项目和投资总额的78.3%、53.5%。目前,全市有民营工业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3家,2004年完成产值54.83亿元, 增长26.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8%。个体私营企业纳税17618万元,增长27.83%,占全市税收的30.1%。民营企业的产值和税收每年均以25%以上的幅度增长。民营经济是已成为鹤山市各经济成分中发展最快、最活跃的。
镇级经济
鹤山市坚持把镇级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通过市镇联动,不断加快各镇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镇级经济保持迅猛发展势头。全市逐步形成"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沙坪镇的纺织制衣业、雅瑶镇的制鞋业、古劳镇的印刷业、共和镇的灯饰业、址山镇的五金业、桃源镇的制伞业等都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全市财政收入超千万元的镇达到8个,实现财政自给的镇达到9个。
2004年全市镇级工业完成总产值150.8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镇级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1.02亿元,增长16.6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4%。镇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4亿元,增长13.95%,占全市财政收入57.6%。
城镇建设
鹤山市分为北、南、西三个经济组团。北部组团以城区为中心,古劳、龙口、桃源、雅瑶四镇协调分工、共同发展。南部组团以共和-址山镇为中心,西部组团以宅梧镇为中心,分别带动周边城镇发展。其中,址山镇和共和镇是广东省中心镇。
城 区
鹤山城区规划范围包括沙坪全镇及周边古劳、雅瑶、桃源镇的部分行政村,规划控制面积81.4平方公里。鹤山城区通过广东省"南粤杯"达标验收,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现有公园6个,面积77.66公顷。城区园林绿地面积506公顷。2004年城区建成区面积15.7平方公里,人口12.06万。依托山、水、林错落有致的优越条件,鹤山市委、市政府正全力推进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建设。近期将着力抓好大雁山生态旅游区规划建设,将其建设成为珠三角都市群中的森林公园。高标准抓好鹤山公园建设,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富有灵性的、人文历史与时代特色相得益彰的山水园林公园。加快鹤山碧桂园建设,将其建设成为一个新城市中心区。
城 镇 化
鹤山市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强化城乡互动、城镇带动战略,促进城区、中心镇和小城镇三种类型的城镇联动发展,共同推进城镇化的进程。目前,鹤山市逐步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以共和、址山2个省中心镇为次中心,以8个建制镇为骨干的城镇化体系。11个镇都通过了江门市"五邑杯"达标验收。2004年城市化水平达55%。
近年来,鹤山市坚持镇园互动,实施"三化"并举战略,把园区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工业区和城镇功能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园区与小城镇建设同步发展,逐步有机连成一体。同时着力抓好城镇的美化、净化、绿化、亮化,把各个小城镇建设成为设施配套、管理有序、环境优美、能够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新型小城镇。
基础设施
近年来,鹤山市完成了综合供水能力17万吨/日的第二自来水厂、雁山22万伏变电站、3000吨级货运码头、鹤山大堤五期工程、江鹤高速公路、电信大楼、汽车客货运大楼及西线五镇供水等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公路已经形成网络化、硬底化、标准化,市内建成"一小时生活圈",325国道、佛开高速公路、江肇、江鹤公路在全市纵横贯通;鹤山港为国家一类口岸;电力、供水完全满足全市生产及生活需求;实现了城乡电话通信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现拥有四星级的雁山酒店等一批高标准的宾馆。投资环境日益完善。
2004年,鹤山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83亿元按计划完成明靖线、洋吉线、古劳丽茶线、竹禾线、杨宅线、古崖线龙古公路、三连路等公路的建设;全段长44.2公里(其中广东省最长的公路隧道彩虹岭隧道长5.068公里)将于2005年底通车。全年改建、扩建公路73.64公里,现有公路通车里程856.3公里,其中一级公路95.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77.28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8公里。此外,完成木棉岗收费站搬迁。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1.05亿元。
经济结构
"八五"期间,鹤山先后跨入全国80个小康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等先进行列。2004年全国最发达100县(市)社会经济综合指数测评,鹤山列第78位。
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9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8.3亿元,第二产业51.65亿元, 第三产业34.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 、11.5 %、12.4% ,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8.8:54.8:36.4。人均生产总值26387元,比上年增长10.6%。社会总产出实现33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农 业
鹤山市气候宜人,土地肥沃,耕作条件优越,历来是广东省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鹤山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使传统农业向商品化、基地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初步建成优质粮、蔬菜、西瓜、粉葛、水果、生猪、三鸟、水产、花卉苗木、木薯十大农产品基地。
2004年农业增加值8.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农业总产值15.19亿元,比上年增长5.2%;农村经济总收入14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6%。全年粮食总产量9.36万吨,比上年增长1.96 %。畜牧业总产值4.98亿元,比上年增长4.77%。渔业产值2.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农村用电量4321万千瓦时,增长16.47%。
能力秀:http://wm23.cn/traitor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4506890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