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汕头,素有”美食之乡”美誉,汕头美食体现了潮汕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对于很多人来说,说起汕头别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听说你们汕头的牛肉丸很好吃很有名”,假设在家要去别的地方看望老友或者去工作,总能受到嘱托各种求带,由此可见,汕头牛肉丸是多么有名与美味了!今天,我就为大家来介绍介绍这么有名的汕头牛肉丸。
牛肉丸起源于客家地区。客家人普遍养牛,并且以牛肉作为常用的肉食品,久而久之,便创制出了客家式“牛肉丸”这款小吃来。上世纪半时,许多客家人来到汕头发展,他们挑着小担在汕头市挨街串巷叫卖,特别是晚上,在汕头韩堤路八角亭至公园后面的韩江一带,经常看到一些船头挂着灯盏的小舟在穿梭,这是客家人迎合客家人的食俗所需,专为停驳在那里的客家货船供卖牛肉丸汤用作夜宵。
关于牛肉丸怎样从客家地区“移植”到汕头地区的,还有这样的一个由来。有人说,那是在民国初年,有一客家人,在潮州南门外摆卖牛肉丸汤,价钱便宜,口感脆滑,汤水鲜甜。当地有一个土名和尚、正名叶燕青的人,非常喜欢吃牛肉丸,成为这客家牛肉丸的常客,后发展成为好朋友。这客家人感其情谊,于是把客家牛肉九的制法传给了叶燕青。后来,叶燕青对牛肉丸的制法逐步加以改进,他制作的牛肉丸汤,在潮州也出了名。久而久之,便逐渐发展成为潮汕的一道名小吃。由此便有了制作精细,味道纯正,柔脆而有弹性的汕头牛肉丸。并且远近闻名,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人。
牛肉丸可分为两种肉丸,分别为牛肉丸和牛筋丸,两种丸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口感,牛肉丸肉质较为细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进了一些嫩筋,很是有点嚼头。传统制法是选用新鲜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后切成块,放在大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锤刀两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酱,加入少量雪粉、精盐、上等鱼露和味精,继续再槌15分钟,随后用大缽盛装,加入方鱼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匀,用手使劲搅挞,至肉浆粘手不掉下为止,然后用手抓肉浆,握紧拳挤成丸,用羹匙掏进温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约8分钟,捞起牛肉丸。
汕头牛肉丸只有在汕头等潮汕地区才能吃到正宗的,在别的地方很难吃到正宗的。如果你不是潮汕人,又很想吃汕头牛肉丸,方法之一是结交潮汕朋友,然后撒娇卖萌求带~,不过还是亲自来汕头做客吧,来一碗热乎乎的牛肉丸面,你会感到无限的满足,味道会令你终身难忘。汕头欢迎您哦,来汕头,带你好吃好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