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信宜市位于云开大山与云雾山脉之中,有条鉴江,向南汇涓涓细流再折东归于大海,鉴江流域的土地上,盛行着一种新春庆贺方式,当地称之谓年例!粤西年例中,信宜年例又与众不同,这主要是山区与河谷平原生活方式不同,信宜年例受古俚僚文化习俗影响,至今遗风依存,年例的飘色、春牛舞、白花灯巡游、八音、人班戏更是粤西独树一格,与相邻县市不同。
光绪《信宜县志 》 卷一 舆地志十 风俗载:“元宵,城市家悬彩灯,亲朋聚赏萧鼓,歌讴之声达旦。多于是月乡傩,名曰年例。”
《茂名市志》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十分流行。‘ 年例’是当地民间祭祖、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地处鉴江流域的信宜,年例之风一般在乡村举办居多,并且多集中于镇隆镇和水口镇(信宜市管辖的城镇)等偏南地区,但近年来有向城市蔓延的趋势,在城南地区会根据自身经济情况选择举办年例的排场。旧时,年例一般维持三天以上.第一天叫“起年例”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
“起年例”:
以鸡、猪肉、鱼做成一副“三牲”,摆在一起供神,称谓“摆醮”。敬神、祭祖、祭礼社稷是起年例的主要流程.在过去被视为“年例”的重头戏。晚上还会有许多其它的节目,如木偶戏,舞狮,看傩戏,放烟花等等。
“正年例”:
早上神出游巡门,如果村子很大,神就要从早都晚不停地巡门,绕着村子,敲打锣鼓,驱赶过去的不如意,祈祷好运的降临,保佑村民的平安。游神过后便开始准备筵席,这天主人还会邀请诸多朋好友,开怀畅饮,看大戏、看木偶戏、看飘色热闹非凡。
“年例尾”:
到了第三天“年例尾”的早上敬神,火烧纸,神回庙,晚上巡游,白花灯游、舞狮、舞龙,年例也就此结束。
年例更是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惬意和休闲,过完年例之后,人们也才会慢慢从喜庆中带着祝福开始一年新的工作。年例是当地独有的,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至于庆祝的形式,也表现出了乡村人的淳朴、厚道、热情、乐观的精神状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