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佳山民居位于江安县夕佳山乡境内,民居初为明末锡姓人家所建,故称“锡家山”。清乾隆时,锡家搬迁,民居卖与黄篆庵。经黄氏后代逐年整修、扩建,到清末形成规模宏大的庄园式住宅。1988年建立民俗博物馆时,改“锡家山”为“夕佳山”。
民居坐南朝北,由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四合院落构成,共计房舍108间,建筑面积5400余平方米。布局讲究主次,各院落虽相互串联,但等级分明。大门内前厅、后厅、花园,依次位于中轴线上,其东侧为仆人生活区,有作坊、厨房、粮仓、马房、居室等;西侧为主人生活区,有戏台、琴房、书舍、居室等;并辟文字有“怡园”,内设荷池、假山、小桥,园内种植名贵花木。其建筑装饰也与东侧迥异,窗棂、板壁上雕刻楼台亭阁、山水人物、花卉瑞草等图案,寓意深厚,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檐前吊柱、雀替饰惠灯笼和各种纹饰,戏台额壁、石栏杆上雕刻各种戏剧故事。
古民居所在的夕佳山,山形鸟瞰犹如一只大螃蟹,民居就建在蟹背之上。大门前一口水塘,如蟹口,门内两口水井,如蟹眼。站在庄前极目远眺,山下数十座小山丘犹如一只只小螃蟹匍匐在前。远处,左边青峰山逶迤连绵,右边白虎岭山形耸峙,甚为壮观。传说,夕佳山民居创建人黄应江在始建庄园时,请来的风水先生看了地形后说,青龙、白虎、朱雀3个方位均气势宏大,唯宅后玄武太矮,建议在宅基后垒土造山,以壮玄武,或广植树木,可招吉祥。黄应江听后采纳了这一种建议,在宅后广植桢楠。楠木成林之后,引来群群白鹭安营筑巢,繁衍后代。每逢阳春三月,鹭鸟回归,鸹噪不止,热闹非凡。傍晚,夕阳西照,白鹭回巢,千鸟归林,“夕佳山”因而得名。
民居建筑均饰以雕刻雕塑,描金绘彩,挂匾悬对,十分精美,富含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无论门窗、脊顶、斜撑、柱础、墙饰,还是木刻、石雕,制作都极具匠心,手法细腻,具有深刻的寓意。堂屋脊顶上灰塑的“山谷题留”,讲的是北宋大文豪黄庭坚谪居宜宾期间途经江安题字的故事。其它屋顶上分别塑的是“西游记”、“八仙过海”、“黄鹤楼”等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正厅前面是28扇木制的棱花格窗门,正中4扇是“渔”、“樵”、“耕”、“读”四幅镂空雕的图画,下面配“福”、“禄”、“寿”、“喜”4个木刻篆字,暗示子孙后代要以耕读为本,才会年年有余。至今,黄氏后代多为教师,散居在新疆、成都、西安等地。小桥石栏上的石刻图画,则是取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如《薛平贵征西》、《赵元求寿》。后厅院墙上的雕塑和镶嵌画,中间为蝙蝠、铜钱图案,左右为龙凤,四周饰以祥云,意为眼中有福,福运滚滚。沁园内为家塾所在,横匾上题“学稼轩”,告戒子弟们不忘学习农事。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40059338.html
个人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chenyl8930
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m23.cn/chenyl8930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5582212672/profile?topnav=1&wvr=6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