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1641—1718年),姓朱名若极,字石涛,明靖江王赞仪十世孙,全州湘山寺僧,释号元济、道济,号苦瓜和尚、大涤子、小乘客、零丁老人、清湘老人、瞎尊者等。
石涛擅长画山水、兰竹、人物及园林叠石画作。意境开阔新颖,有独创风格,兼攻书法诗文,其书法行、楷、隶诸体皆精,有“寸纸尺壁”的美誉。楷中有六朝造像笔意,隶书“散朴有致,不检绳墨”,书画同出一折,“师古求新”,清包世臣列其作品为“逸品”。书作《记雨歌》以绘画的大写意笔法,朴朔迷离,意境苍莽新奇。《浦塘秋影图轴》则以书法笔意入画境,笔笔潇洒爽捷,营建“我之为我”的独到之处,有深远浑然之意。 并着写了画坛论着《石涛画语录》,对后世画坛影响巨大。名列“扬州八怪”的高翔、郑板桥、金农三人均系石涛的弟子。石涛的画作对后世卓越的画家,如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及傅抱石等,影响甚大。湘山有情,湘水有义,石涛在依依不舍地告别抚育他的湘山寺时,在飞来石上留下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画作《兰花图》。
全国现存的石涛遗作中只有两幅石刻《兰花图》,一幅在扬州,一幅在全州。兰花碧叶迎风招展,欲拂行人,暗香隐隐,似从石壁逸出,一笔一画,巧夺天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