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刷业:发展至今苍南印刷业进入低增长、低效益的瓶颈期。企业理念和竞争模式落后。印刷业产业链短小,系典型的“橄榄型”产业,即创意设计和市场营销在外,企业赚取有限加工费的经营模式。企业思想观念普遍滞后,营销模式落后,主要靠社会业务员接单生产,以低价格、低成本同质化产品为竞争手段,技术含量较低,人员素质和产品质量较差。企业间大打价格战,无序竞争。 印刷业自身系伴生型、配套型产业,行业门槛相对较低,极易被模仿。苍南的印刷行业自身独到的、专利的、创新的特色领域极少,随着东北、中部、西部印刷业的崛起,受到很大威胁。 转变:更新观念、加强创新,引导传统印刷业向“特、精、专”转变,全面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限制普通印刷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拓宽产业领域,拓展外贸市场,将过剩的产能引向外贸加工,利用低成本优势,拓展国际包装用品市场。发展针对印刷业的生产型服务业,引进设计人才,提升在工艺细节实现精加工、微加工的能力。
(2)塑料制品业:苍南塑编业虽有完整产业链,有一定竞争优势,但因技术含量低,原材料、市场两头在外,产量呈维持或减少状态。并且由于成本优势市场向我国中西部转移。 转变:改造提升塑料编织行业,维持现有产能,开发新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向价值创新,节能降耗,实现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大力发展薄膜等高中档包装材料制品生产,同时积极发展塑料建材制品、工程塑料制品、医用塑料制品等。探索废塑料的循环利用和绿色塑料的广泛应用,在确保环境污染治理的前提下,开展塑料原料的循环利用。
(3)纺织业:纺织业是苍南的传统特色产业。多年来,苍南再生纺织业无序、盲目发展,面广量大的开花、气流纺产业给苍南带来诸多隐患:违章占地建房、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隐患大、产品质量差、能耗大、职业病危害等。遍布的家庭作坊呈现典型的“低小散弱”特征。 转变:提高技术含量,发展自有品牌,发展规模经济,通过发展替代产业逐步淘汰再生纺织业,积极发展成衣等能耗较低的最终消费品生产,实施产业链两端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战略,实现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加强技
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和企业管理水平。改变家庭作坊的制造模式和家族化的管理模式,推行企业制度建设,形成有效适应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制度。
(4)展其他经济形式:基于苍南县大部分产业资源和产品两头在外,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业发达,考虑发展物流经济;基于苍南县作为浙江南大门的独特地理优势,商品交易活跃的特点,浙闽轻工城、浙福边贸水产城、浙闽副食品商城、边贸商业城等专业市场的逐渐成熟,考虑大力发展商贸经济;基于苍南县的临海区位优势,并且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考虑发展海洋经济等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