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马湖,北临陇海铁路、东依风光秀丽的马陵山,西、南侧为京杭大运河所环绕。水域面积375平方公里,为江苏省四大淡水湖泊之一。湖区水草从生,天然饵料丰富,属典型过水性草型湖泊。湖内繁殖着众多鱼类,其中数银鱼最负盛名。 据骆马湖世代相传,战国时期,孙膑、庞涓的师傅,号称鬼谷子的王禅老祖,看中骆马湖这片神奇的山水,就在湖东长满苍松翠柏的马陵山上修身炼丹。一天炼好可使人吃了即有拔山盖世之力的仙丹后,就把药渣子投进骆马湖。谁知这些药渣子已在炉中历十年煅炼,灵性已通,在水中摇身一变,就变成药渣状的玲珑鱼类。王禅老祖遂命名“脍残鱼”。这种奇生珍品晶莹似玉,人食之,皆感肉质鲜美,认定为“天赐大补良药,盖世美味佳肴。”在当时即将其定为贡品。因其通身如银,后人又称其为银鱼。
骆马湖的银鱼,原有四种,现以大银鱼和寡龄新银鱼占绝对优势种群。经济价值高和最具发展前景的当属大银鱼。因其产卵期内发出黄瓜青香味,当地渔民又称其为黄瓜鱼。这些银鱼在生物学分类皆属硬骨鱼纲、鲑鱼目、银鱼科。大银鱼头部扁平,呈三角形,上颌骨有一列细齿,体形细长,通体透明,躯体腹部两侧有一行黑色斑点。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如轮虫、无节糼体和绿藻、隐藻等。
银鱼适宜大、中型湖泊,大银鱼尤喜生长大量浮流生物的敞水生水体。根据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过水性湖泊——骆马湖规模化养殖及生态渔业研究》一书论证,骆马湖适应轮虫、无节幼体和大型棱角类、桡足类水生动植物生长,这就为银鱼的繁衍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生态环境。
骆马湖大银鱼产卵季节在每年阳历十二月底至新年初,属冬季产卵类一年生的小型鱼类。当年卵出,当年即达到性成熟,并于产卵后死去。寡齿新银鱼产卵期为四月中旬。银鱼繁殖力强,喜阴雨,六至七月生长较快,此时的大银鱼一般体长在五公分左右。大银鱼长到七公分以上规格即到达出口创汇标准,其价格高出普通鱼类十倍以上,故有“水中白银”之称。
骆马湖银鱼捕捞是七十年初发展起来的。过去本湖渔民一般不懂捕捞银鱼技术,也没有专门的捕捞渔具,只能进行少量的捕捞。1973年,引进山东微山湖和本省洪泽湖渔船来骆马湖捕捞,1974年,1975年捕捞量均达1250吨。银鱼为100%的补充群体,无剩余群体,其资源丰歉易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由于喜吃银鱼人增多,又能出口创汇,因此,市场一向紧俏,加之本湖渔民亦学会捕捞且又购置了渔具,甚至在银鱼产卵期和幼苗期也偷偷滥捞,以至银鱼产量日渐枯竭。1976年产量骤降65吨,到了1989年~1990年银鱼产量仅为3~5吨。如此反复变动不稳定的银鱼资源状况,引起了省海洋与渔业局和江苏省骆马湖渔业生产管理委员会的重视,经研究规定,每年六月份和七月份视渔汛情况共开捕二次,每次五天时间,其余时间为银鱼禁捕期,以保护银鱼的繁殖与生长。其次建立万亩银鱼资源环保区,每年冬季搞大银鱼人工受精500~1000万粒投放湖区,同时改用大网目捕捞,使银鱼产量又有了显著回升,1991后和1994年银鱼产量均达200吨以上。自1986年以来,骆马湖计捕捞银鱼达1600吨左右,平均年产量在100吨以上。
骆马湖是有名的悬湖,由黄河侵泗夺淮造成。特别是北宋以来,黄河多次南徒泗水、淮水,从黄土高原上带来大量泥沙淤积,使湖底比堤外的树梢还高。由于上游汇水面积大,地面坡度陡,具有水位落差的特点,加之大量湖水用于灌溉,故库内水体年交换达10次以上。湖水多来自沂蒙山山洪和天然雨水,沿湖又无工业污染,湖水吐故纳新周期短,因之湖水能常年保持新鲜水质。正因为这样,骆马湖银鱼生长快、质量优、无污染,为银鱼中的上品。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和1992年巴赛罗那奥运会期间,举办国专程来中国,指名采购骆马湖银鱼,供应奥运健儿和世界嘉宾。
骆马湖银鱼营养成分丰富。经科学化验测定,大银鱼体内含蛋白质86.8%,脂肪6.95%。在银鱼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非常理想,大银鱼氨基酸含量为48.73%,太湖银鱼为48.29%。又因银鱼骨软无刺,可整体食用,无须开膛剖肚,故食用方便。日本人喜吃银鱼,为保护其中营养成分,他们常在卫生处理后凉拌生吃。台湾人用银鱼煮粥,给刚断奶的婴儿喂食。银鱼还富有各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在我国古代就将其列为贡品,亦被现代食品专家誉为“水中人参”。
银鱼还有药用价值。据《食物本草》记载,此鱼具有“利尿、润肺、止咳“等功能,是体虚、水肿和肺结核患者的食疗佳品。
银鱼是骆马湖鱼类纤纤含羞清丽少女,它婀娜多姿,小巧可爱。除两只黑珍珠似的明眸外,通体透明。它游于水中,与水一色,有时近在眼前,却隐身似的不可见。出水后,洁白晶莹,加工制砀银鱼干恰似银条,色如琼脂,故不论鲜鱼和鱼干都配菜,银条儿和绿色蔬菜相衬,清清白白;与红辣椒、红苋菜烹炒红白相同,银鱼炒鸡蛋金银相配;银鱼拌粉丝银针银线;银鱼鸡蛋羹色彩艳丽,汁浓味鲜。鲜银鱼肉质细嫩,易熟易烹调。多年来,骆马湖银鱼一直享誉国内外市场。国际市场由原来的日本逐步扩大到亚州各地及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在国内,银鱼不仅是各大宾馆宴席上不可缺少的名菜,更已作为高营养、低脂肪的佳肴摆上了普通百姓节假日的餐桌。以其制成的金梅牌冻银鱼,1998年被评名江苏省优质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2000年7月18日,江苏省人事局、江苏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江苏省烹饪协会联合举办规模宏大的“江苏风味土菜美食技能大赛”,宿迁中心大酒店推出三道菜肴参赛。其中就有两道是以骆马湖作主料,一道是“骆马湖鱼香”,另一道菜是“芙蓉银鱼”分别被评为“三等奖”和“江苏省风味乡土名菜”。这两道名优菜肴均在全省各大中城市星级宾馆、饭店巡回展出,深受全省美食专家和广大消费者的赞誉。
据宿迁中心大酒店总经理尹强和该店高级技师方世来介绍,“骆马鱼香”这道菜参赛前命名为“银鱼飘香”。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理事、《江苏美食杂志社》副主编袁晓国和《江苏饮食报》负责人等与总经理尹强商讨说:“这道名菜用银鱼飘香欠妥,因为全国银鱼产地很多,唯宿迁骆马湖银鱼为银鱼中的上品,要突出的是骆马湖这一乡土特征。”后经磋商改为“骆马鱼香”。这道菜是用骆马湖的鲜活银鱼,经熟炸后色泽金黄,置于盘中,似金条银条锦簇、香气四溢。在满桌美味佳肴中,尤显富贵高雅。其酥脆爽口,色、香、味、型俱佳,用宿迁人最喜食的小鏊煎饼卷起食之,乡土气息浓郁,令人回味无穷。真是观之悦目,食之叫绝!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