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佶字仲雅,又名志言。原居燕地(今北京市),后迁徙宋华州渭南。因父亲张昉是殿中少监.以荫补制度任殿前承旨职务。他按照儒家思想撰文求试,而授国子监丞,迁任著作佐郎。曾监修三白渠,任泾阳知县。
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张佶升任太子右赞大夫。当时曹州(令山东荷泽南),有一百姓被诬告为杀人凶犯,太宗令他审理。张佶明察暗访,查明了诬告人,终于使奸宄伏法,冤人昭雪。随即调他为忻州(今山西忻县)通判。又升为殿中丞,兼御河都运。至道年间,任陕州通判,又改为国子博士。
咸平初年,张佶被提为陕西转运副使,真宗赐给绯鱼袋。他到延安,领兵击败西夏人的进犯。三年后,调为西川转运副使。讨伐王均,并在提供军粮上屡立功劳,遂升为虞部员外郎。以后朝廷把川、陕分为四路,命张佶为利州路(今四川广元地区)转运使。经他人荐举,真宗命张佶为京使、泾原钤辖兼领镇戎军,又迁为鳞府路钤辖。西夏人又来进犯,张佶领兵抵抗,射死其首领,俘虏多人,残部逃走。朝廷下书褒奖,赐他锦袍、金带。景德年间,张佶转为益州(今四川成都)钤辖,加宜州(今广西宜山东南)刺史,升文思使。他领军治民,有威有惠,受蜀人怀念。
大中祥符四年(1011),张佶先后任旧城巡检钤辖,加授北作坊使、赵德明官告使、鄜延钤辖。秦州州官李死后,张佶接任其职,改为骐骥使。到任后,于边塞设立四门,开拓疆境。当时,有人曾建议真宗,应给少数民族部落点好处,以牵制西夏,张佶则拒绝这种做法。朝廷以张佶轻信易事,调为邠宁路钤辖。天禧初年,任为出使契丹国副使。再任邠宁路钤辖、兼邠州知州,后提为宫苑使、西上阁门使等职。卒年69岁。
张佶涉猎史书,好吟诗文,勇敢善射,亦有谋略。领兵镇守边塞,有威名而自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