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有一个中国工农红军曾经驻扎的地方非常重要,翻阅长征史虽有介绍,但至今不是十分引人注目,多数人了解较少。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召开的重要会议,对中国革命产生过转折性的影响,意义重大,这个地方就是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这次会议史称“榜罗会议”。 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带着对革命先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限崇敬的心情,来到了红军长征途经甘肃的中国革命历史文化名镇——榜罗镇。一是接受传统教育、弘扬革命精神;二是对红军经过的榜罗、通渭县城进行专门考察。在通渭县分管副县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和榜罗镇同志的带领下,先后参观和考察了红军长征榜罗会议纪念馆、10多处当时中央领导人住址、红军警卫团驻地碉堡、红军街、县城南园遗址等地。 榜罗镇地处甘肃中部干旱地区,位于通渭县城西南34公里处,是一个盆地小镇,居住着几百户人家,明清时是通渭四大镇之一,因地处通渭、陇西、武山、甘谷四县交界处,交通、经济、文化相对较发达。 榜罗镇是红军到达甘肃后,经过俄界、天险腊子口、哈达铺到达的,是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必经的地方。1935年9月12日,红一方面军进入甘肃俄界(今迭部县境内),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史称“俄界会议”),确定了红军向北行动方案。当时决定,在靠近苏联的地方,创建一个根据地,再向东发展。9月15日,红一方面军主力突破天险腊子口(迭部县东部),随后到达哈达铺(宕昌县西北部),当时红军的去向未确定目标。毛泽东从当地邮局的《大公报》上看到了陕北红军的消息后,决定把长征的最后目标确定在陕北。 9月26日,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的陕甘支队到达通渭县榜罗镇,在榜罗小学,毛泽东、张闻天第一次从报纸上得知日益恶化的华北形势,同时他们得知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会合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报纸提供的信息后,于27日在榜罗小学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正式决定改变俄界会议关于靠近苏联建立根据地的方针,从党内高层正式做出了把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到陕北的正确决策,并宣布以陕北苏区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从而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找到了理想的落脚点。
红色榜罗,现在已成为旅游基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