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诞.中和

家乡区县: 江门市开平市

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日,称为社日,俗称土地诞,又称稷主诞,即古代的中和节。祀土神,亦叫祀土地爷。祀土神,以祈求五谷丰登,故亦称为“祈年”,也有击鼓逐蛟的活动,商家亦以祀土神祈求财运亨通。传说土神是天上神仙派下来把守村庄和水口关,能驱邪逐怪,确保村里人畜平安,故民间极为敬仰。每逢此节,村民做糍、宰杀三鸟,具三牲焚诚拜土神,祈求得到保护。

据《中山市志》称:解放前,中山农村许多地区在这天公祭街头路边的神社(土地公,古称为护土神),祈求风调雨顺。入夜焚烧用禾杆束制成的巨大花炮,其中带有两个小炮,称“猪仔炮”,相传拾获者有添丁的征兆。习惯上这种形式,称为“抢花炮”,中山的客家人较为重视此俗,笔者在六十年代初也曾参加过“抢花炮”的社火活动。由此可见,中山过去二月二土地诞是较隆重的习俗之一。当然原始的土地神崇拜,是属于自然宗教,其拜祭方法也是多样化的。随着城乡差别随步缩小,作为土地神崇拜也继而有所改变。在各个不同的文化传统区域,产生不同的说法,但基本上土地神崇拜都属于抽象的地神崇拜。城市发展后,土地神也变为城隍神了,这种二月二土地诞,烧炮祭神社习俗在今天已基本消失了,只有个别乡村尚有这一习俗流传,而城镇多烧衣拜祭而已。
中山过去是汉族为主的集居地,在历史上除了二月二土地诞外,尚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中国古代对于龙的迷信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体现龙是掌管雨水的动物神;二是迷信龙会给人带来祥瑞或能化身为天子和伟人。二月二龙抬头一说,主要传说龙在冬季是冬眠的,直睡到农历二月二日方醒。醒后的龙从地底下飞升上天,引起了第一声春雷和落下第一场春雨,寓意着农事开始。在古代的农事活动多靠天雨,而春耕多在二月初开始,因而自古以来,先人多在二月二日龙抬头之日,备齐三牲果品设坛祭祀龙王,祈求丰收,人畜两旺。这一习俗在今天已渐消失。

dream high(2015-04-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