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民传统的一个大节日。
春节,客家人称之为过年,是客家人跟祖宗分享节日快乐最长时间的一个节日。在除夕这天祭祖之前或者祭祖时,客家人会在门框和窗框上贴“利市”,房间门贴三张小利市,大厅门贴五张大利市,每个窗户贴一张小利市,灶头、柜子等也贴上一张小利市,当然客家人也在大厅门口贴对联。此时,家长们就会开始提醒孩子们明天不要乱讲话,不可以讲脏话、粗话,要多讲好话,以免给新的一年带来霉运。除夕这天,吃完中午饭陆川县横山乡客家人就开始准备祭祖用的鸡、鹅(过年时一般不用鸭作为祭品)等祭品了,一只煮熟的整鸡是最主要的祭品,此外还有客家人备好过年的圆头(切成方块炸好的猪肉,应该是扣肉)和粽子,圆头是炸好后在祭拜前煮过的,粽子不是必需品,除此之外必须得有饭,五碗饭配上五双筷子,还有水果、三茶五酒即三杯茶五杯酒,当然还有香纸炮,祭祀用品一律备齐,就像人平常生活所需一样,但是又缺少不了联系阴阳两界的香纸炮。祭拜是比较讲究顺序的,客家人首先带着这些祭品去祠堂拜了祖先,然后带回家里,分别祭拜厅神和牛圈猪圈鸡圈里的神,祭厅神是感谢厅神保家护人,并祈求厅神继续保护家宅和保佑家里人健康平安,并且期盼家里养的家畜都能健康、长得又肥又壮,祭拜牛圈猪圈鸡圈里的神当然是为了祈求家畜能健康生长、长得又肥又壮。最后回到厨房祭拜灶神,在祭拜的时候客家人总会祈求祖宗、灶神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做事顺顺利利。除夕晚上天一黑,客家人就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了,直到天亮,听家里人说是让财神爷看得见路进家里,年初一、二的晚上还是开灯到天亮。到了年初一,在陆川县横山乡客家人那里是不许杀生的,所以在除夕夜吃完年夜饭的时候客家人就会把年初一早上要祭祀用的鸡或鸭或鹅准备好,避免在年初一时杀生。而到了年初一早上像除夕夜一样祭拜完,吃完饭就差不多到了拜年的时候了,拜年的时候只去社那里拜社伯公,祈求社伯公保佑接下来的一年风调雨顺,物产丰收和保佑家人健康平安,并且心想事成。无论哪次祭拜都少不了香、纸、炮,拜年也不例外,但拜年是不用鸡鸭鹅的,用的是水果饼干糖果这类副食品,拜完年之后,客家人就会回到家里甚至在回家的一小段路程上开始和家人分享祭拜后的食品,寓意是吃神吃过的东西才会得到神的真正庇佑。年初二早上还会去祠堂祭拜祖宗,年初一、年初二跟除夕夜的祭拜流程是一样的,年初三开始就不进行春节的祭祀活动了,可是春节的气氛不会因此减弱,反而在走亲戚中变得更加的浓厚。春节期间,初一是春节的开始,是不走亲戚的,初二可以开始走亲戚了,通常是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探望父母,在前一年嫁出去的女儿则在初二这天“转门”。初三,则是不宜出去探访亲友的。依着客家人热情好客的性子,客人来了就会款待,所以无论哪个家庭来了客人,都可以看到他们在厨房内外忙碌的身影,大部分客人尤其是作为主家女儿的来访者会投身到主人家行列里一起忙碌一桌丰盛的饭菜,饭桌上聊过去家里发生的好事,也聊接下来一年的打算,甚至还要评论一下饭桌上已经成为了菜的鸡鸭鹅猪,一边聊一边吃,大家酒足饭饱后收拾了东西还继续聊,家离得远的客人往往聊得还未尽兴就得回家了,家离得近的客人则可以聊得很尽兴,他们甚至会再吃一顿才回家。这样的走亲探友的日子会持续到元宵节前夕,元宵节到了,春节才算过去了。春节期间走亲戚时客家人有发红包的习惯,也许是时代的发展,客家人已经不称之为压岁钱了,都是直接说发红包。此外,家里的长辈也会给小孩甚至是所有还没工作的年轻人发红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