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艺品

家乡区县: 龙胜各族自治县

龙胜增内的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都有其独具特色的各种传统手工艺品。1、苗族

绣花布鞋鞋底于后跟至鞋口前端为双层布底,鞋尖上翘,面绣花鸟,多无绊。

六角眼耳细草鞋鞋底用糯禾杆草编织,鞋耳及鞋跟用棉、麻线编织,眼呈六角形。鞋系为棉、麻线束或带子。

花带 用麻线、丝线挑织而成。织有梅化、白果花等图案,宽绝径3公分,长约1.5米。多用为裙系和腰带。

八卦帽帽顶由梅花式八瓣花布组成。耳上两瓣稍长,中间绣八卦图。帽边上绣各种花纹,前面镶银制八仙,左右两边系银制响铃,后边挂有印制双凤朝阳或鲤鱼跳龙门的半园形银牌一块。为一至三岁儿童所戴。部分边远地区一直沿用至今。

2、瑶族

瑶族手工技艺,以织花、挑花、蜡染、制丝及造级著称。其中盘瑶善造纸,花瑶精蜡染,红瑶织花、挑花、制丝技艺尤精。

织花制作质料与方法:以大红棉线为经,线色红、黄、绿、蓝、紫丝线为纬织成,花纹以几何图案为主。图样构思巧妙,线条粗细刚柔相宜,艳丽美观,多用于缝制饰衫、腰带。

挑花瑶族妇女擅长针线,个个会挑花。女孩十一、二岁时就拜师学艺,试着挑花。挑花,既不在布上画样,也不要摹本,凭记忆依布纹上的经纬构思,叫“数布眼”,图案、色丝线,心中有底。把底纹布翻之,在布背而逐用各色丝线,设色填充,其花纹多为几何图案,间描禽兽、花草、云朵、山水、栏杆等,形象逼真,色彩柔和,斑谰多资,瑶族挑花可说是一枝独秀。

蜡染制作原料与方法:先用小竹签蘸蜡汁,不须勾仿草样,直接在细白布上描绘鸡、鹅、腾龙、花瓣、排牙之类的形象,然后入蓝靛着色,再取出以清水煮沸,脱蜡,即现出白、蓝色相间的花纹。形象逼真,色泽明艳,素净美观。经瑶妇女,绘染技艺尤为精湛。

3、侗族

侗布侗族妇女擅长纺纱、织布。建国前侗族家家户户都有木制纺纱机和织布机。侗布结实耐用,染色青蓝鲜艳。其印染工序繁多,一是用蓝靛(采用自种的蓼蓝草叶加石灰泡制而成的染料)染三、四道(每道染后清洗晒干),方变蓝色;二是将蓝色布再用柿子皮、猴粟皮、朱砂根块等,捣烂挤汁染成青色;三是又用蓝靛继续加染多次,使布景出青而带红的颜色;四是用牛皮赘胶又浆染一遍。使布质硬挣不退色。青年妇女喜欢穿既柔软又为青底带红的布衣,还有用薯根块作料蒸布匹二小时许即成。

侗毯、侗帕、花带侗毯、侗帕在木制织布机上用竹片针挑引梭手织而成,工艺十分复杂。有飞禽走兽,昆虫及各种花草图案,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朴素美观大方。花带不用机织,其经纬线编配后,一端套在腰带上,一端勾住脚拇指,手持竹片挑织而成。除自家用外,过去侗家姑娘多以花带作定情信物。

背带背片用各色小块花布摺成花朵等图案缝于青色背片上,坚牢耐用,朴素美观。

铃铛帽 帽形前浅后深,护盖后脑,帽顶配以用各色花布摺成铜线般外圆内方的图案,边上绣有各种花纹,前沿镶有银制仙翁12尊,耳后系响铃,多为一至三岁的幼儿所戴。

4、壮族

方格巾制作质料与方法:以白棉线为经,黑棉线为纬,织成大方格、小长方格几何图案。每块约为三尺,块间留约二寸经线以作巾须。每块两头离巾须二寸处用黑纱刁织花草、蜂蝶或飞鸟等图案。此种头巾中老年妇女所用,一直沿用至今。

绣花鞋 即用各色丝线在鞋面绣上龙、凤、草、蜂、蝶等图案。60年代以前,姑娘出嫁心穿绣花鞋。至今未婚姑娘仍有所备,出嫁时穿否任其自由。

绣球为壮族姑娘订情物。由十二瓣组成球体,每瓣上绣一朵花,表示姑娘一年十二个月每月用一朵花表达自已的思念之情。

秦思倩(2015-04-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