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郦道元

家乡区县: 修武县

郦道元(约466~527),字善长,北魏时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出身官宦世家,初任尚书礼部郎中、尚书主客郎中、太尉元丕掾属等小官,后因李彪引荐,任治书侍御史。太和十八年(494年),因李彪被弹劾,牵连罢官。景明(500~503年)年间任冀中镇东府长史、颖川太守,永平(508~511年)中任鲁阳太守。
郦道元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成年作官后,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决心亲自给《水经》作注。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4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那时候,交通不便,路途险峻,但他不畏艰难,跋山涉水,考察各地的山水草木和岩洞、土质等。其中,发源于云台山区的清水、长泉及吴泽陂是他考察记录的重点之一,仅“清水”一条就记录了3100多字。
《水经》原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137条,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条,共30多万字,比原著增加20倍。书中记述了各条河流的发源与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状况,以及火山、温泉、水利工程等。这部书文字优美生动,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著作。例如他在记述清水的源头时说:“上承诸陂散泉,积以成川南流,西南屈瀑布,垂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扑之声震动山谷,左右石壁层深,兽迹不交,隍中散水雾合,视不见底。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士;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其水历涧飞流,清冷洞观,谓之清水。”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
郦道元为官清廉,执法严明,因此遭到朝廷权贵的忌恨,他们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到发生叛乱的地方当关右大使。527年,郦道元在赴任途中,和他的弟弟及两个儿子一起,被叛将萧宝夤杀害。

石静远(2015-04-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