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秧歌

家乡区县: 皇岛市昌黎县

 

昌黎秧歌

  昌黎地秧歌的演出分场子秧歌和排街秧歌两种形式,场子秧歌即固定于某一场所进行演出,排街秧歌则人数较多,沿街串巷,行进演出,乐队由打击乐和唢呐组成,人数虽少,但声音洪亮,行进方便。

  昌黎地秧歌以行当表演为主。主要分妞(类似戏剧中的旦角),丑(类似戏剧中的丑角), (类似戏剧中的彩旦和滑稽老旦)。在表演形式上分排衔秧歌和场子秧歌,可即兴表演,又可表现某一故事情节的小出子。妞、丑角的道具以扇子为主,角的道具以棒捶或团扇为主。各行当的表演各具特色,但总的要求是都要具有体轻、气提、腿沉、腰柔、肩活、腕灵、眼有神等艺术特点。

  伴奏为大喇叭加鼓、杈等打击乐。昌黎地秧歌的表演内容,除平秧歌无固定情节外,大多数"出子"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风貌和戏曲、电影、故事中的片段,取材广泛,叙事性较强。昌黎地秧歌的道具大多为劳动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如棒槌、烟袋、扇子、手帕等,这充分体现了昌黎地秧歌来自于平民百姓;是群众自娱性较强的一种舞蹈艺术。

  昌黎地秧歌产生之初,各行当均由男性扮演。在角色、结构、服饰上受蒙古族文化影响,地秧歌中"丑"角所戴的"缨子帽"就是从蒙古族服饰发展而来的。昌黎地秧歌与当地的汉族民间歌舞、小戏有密切联系,表现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呈现出角色化、行当化的艺术特征,能深刻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丰富细腻地表达动作意图,这在民间舞蹈中显得十分突出。

杨春妹(2015-04-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