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省著名的六大风景区之一,是江苏省省级风景名胜区。狼山位于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西临长江、山水相依,通称五山。这几座山虽不甚高,但在一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却十分引人注目。狼山居其中,海拔106.94 米,最为峻拔挺秀,文物古迹众多,其他四山如众星拱月,狼山成为五山之首。相传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又传因山形似狼而得名。北宋淳化年间,州牧杨钧觉得狼山之名不雅,便改狼山为琅山,后又因山上的岩石多呈紫色,故后人又称之为紫琅山,南通市因而也得了“紫琅”这个雅致的别称。
狼山风景区的五山玲珑娇小,秀丽多姿,千百年来,为多少文人墨客所赞颂。宋代大书法家米元章游狼山,欣然命笔“第一山”;大文学家王安石游狼山后,也发出“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的赞叹。在山下,有鉴真东渡纪念馆、骆宾王衣冠冢、张謇墓--啬园等景点。
狼山旅游度假区以此山水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为依托,正在建设一个融旅游、度假、娱乐、休闲、保健、会议、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
狼山风光可分为山前山后两部分,山前以佛教禅寺为特色;山后以山石、岩洞为主体,寺院总称为广教禅寺,是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广教寺建于唐总章年间,迄今已一千多年历史,殿宇雄丽,气势恢宏,因奉祀“大势至佛”被列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清末民初,天主教在狼山北麓建造教堂,名“狼山露德圣母堂”。1930年代,罗马教廷几下诏书颁赐“全大赦”使狼山列入中国天主教十二大朝圣地之一,在远东地区都有着崇高的宗教地位和影响力。
狼山原在长江之中,唐代高僧鉴真第三次东渡日本曾在狼山停留避风,北宋时狼山才与陆地涨接。进狼山门,即为法乳堂,原为广教寺的“大雄宝殿”,又称释迦殿。堂内三面瓷砖壁画是中国自东汉到近代的十八位著名高僧的画像,为当代著名画家范曾所作。出大殿西侧拾级向上,是一座七级四面的实心砖塔,称幻公塔。纪念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狼山广教寺的住持和尚智幻,塔北有一碑亭,内有明嘉靖三十九年所立《抚台平倭碑》,记载明代抗击倭寇的史实。塔西首为紫琅园,原为“三仙阁”,现辟为餐厅。上方的路右侧为白雅雨烈士墓。白雅雨是南通人,爱国学者,李大钊的老师,辛亥革命时领导滦州起义,后壮烈牺牲。
在山的东南坡万松岭建有望江亭,在此可俯瞰浩荡长江,江南福虞两山隐约可见。其上为竹葵山房,其前有康熙御碑亭。登上狼山之巅,即见广教寺的主体建筑群,庙门前大观台,视野开阔,山水田野尽收眼底。庙门两侧有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进门就是萃景楼,是座两层小楼,昔日为戏楼。据戏剧界人士说,这样完好的“寺院舞台”,在中国也属罕见。穿过萃景楼,迎面就是圆通宝殿,内供大势至菩萨,佛像高达4.5米,是狼山寺庙中最大的佛像。两侧塑有“十六尊者”像。殿后的支云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高35米,五级四面为南通三塔之一。
塔后就是著名的狼山大圣殿。狼山大圣为唐代的释僧迦,他南游江淮,为民医病、治水,深受爱戴。唐中宗尊他为国师,乃一代高僧。殿内大圣菩萨身披龙袍,法相庄严;两旁为他的弟子度慧岸和木叉。殿内终年青烟袅袅,香雾氤氲。山下东南麓有唐代骆宾王墓;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的著名诗人。曾随扬州刺史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流亡南通。与骆墓并列的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僚属金应和清《五山全志》编纂者刘南庐的墓,三墓稍上还有朝鲜爱国诗人金沧江之墓。狼山南畅北幽,北麓以山为屏而构园,悬崖陡壁上题刻甚多,称题名坡。园内崖下为曲流溪水,西部临水巨石,近代著名书画家吴昌硕题为“大磊落矶”。至今尚留有张春所建的“赵绘沈绣之楼”和“林溪精舍”、“语梅楼”等建筑。还有松巅阁、海月岩、鹁鸪岩、夕阳洞、仙人洞、寒玉泉等景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