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敲起来,歌儿唱起来,草锄子挥起来,这就是康南人的锣鼓草。
锣鼓草,又叫薅草歌。康南有山大沟深,坡陡地薄的特点。长久以来形成了刀砍火种、大集体务作的生产方式。在土地承包之后,仍沿袭着集体耕作的方式。每当集体劳动,大家一边唱薅草歌,一边劳动;个别地方还敲锣打鼓,为劳动者鼓劲加油。
下午4时,天气在震天的锣鼓声里晴朗起来,公路两边的包谷林、黄豆苗更加清新、娇嫩。在一块还挂着雨露的黄豆地里,干江坝人为我们表演了锣鼓草。
四个人敲锣打鼓,十几个人挥舞着草锄,跟着鼓的节拍唱起来:
快快的薅来快快薅,前头的一个遮凉梢
薅得快的凉去喽, 薅得慢的晒阳坡。
吆好好哎 吆好好哟 吆好好吆好好哎——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看了干江坝人的神舞和锣鼓草,我想说,这里的生活它本身就是艺术,只不过它是通俗的“下里巴人”;当然,在我的眼里,这种原汁原味的“下里巴人”,丝毫不逊色于高雅的“阳春白雪”。如果说祭山神舞给你诉说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和大自然艰苦斗争的历程话,那么,锣鼓草让你感受的则是山里人在艰苦的劳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乐观豁达、率性清纯的生活态度。
干江坝,一个让人激动的地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