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至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由“三法司”、锦衣卫会审的要案。赵鐇、赵镐,系兄弟,顺天府霸州文安县人。其兄赵鐩为农民领袖之一,正德六年至正德七年间,与杨虎、刘惠等领导农民起义军活动于今河北、山东、河南等地,攻破城邑百十余处,杀死官吏、军民不计其数,被称为“奉天征讨副元帅”。
王满堂是明代正德年间霸州的著名美人 “浣衣皇后”
1061年7月,太常寺要修纂建隆以来的《礼书》,以苏洵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礼书》。
高傒26世孙高洪,任东汉渤海郡太守,后裔十分兴旺,因此高氏郡望为渤海郡(今河北霸州市)。南北朝时相继任丞相的高欢、高澄父子控制了东魏军政大权,至高澄弟高洋更以相国齐王的身份接受魏帝的禅位,成为北齐王朝君主
《张天纲传》.张天纲,霸州益津人,金至宁元年词赋进士.
蒙古穆呼哩统兵侵金,所向残破。永清人史秉直聚族谋曰:“方今国家丧乱,吾家百口何以自保?”既而知降者皆得免,乃率里中数千人诣涿州军门降。穆呼哩欲用秉直,秉直辞,乃以其子天倪为万户,领降人家属屯霸州。
王伯胜,霸州文安人。兄伯顺,给事内廷,为世祖所亲幸,以伯胜入见,命使宿卫。
李荼,汉族士人出身,河北霸州人,蒙古灭金后官府慕名而征用,不得已而为官。他能文能武,但受到蒙古贵族的排斥。后来随着押送工匠的队伍来到西线,而被默阔帖木儿留用。虽如此,汉人的出身使他受到猜疑,只是跟着将军的一名参军,手中没有实权。
刘宠 明霸州文安人,河北豪杰,又称刘六。弟刘晨,又称刘七。均善骑射,初州多盗,刘宠、刘晨协捕,常有功,太监刘瑾家人诬为盗,连系妻子,尽破其家,遂反。有众数万,东至山东,南至镇江,北逼京师近郊,而以“建国扶贤”为名
郝经(1223-1275)字伯长.原籍山西泽州陵川人,因金兵之乱,迁居余霸州信安 .自幼勤奋好学,为蒙古首率张柔、贾辅所知,延为上宾。张、贾二家均藏书万卷,经皆博览,无不通晓,此后声名大震。宪宗元年,应世祖忽必烈之召,条陈经国安民之道数十条,忽必烈大悦,遂留经于王府。郝经较早提出了"汉法",主张迁都燕京,与南宋议和,偃兵息民均为忽所采纳。忽必烈即帝位,以经为翰林侍读学士,佩金虎符,充国信使,南宋议和。平章王文统素忌郝经才德,秘令李犟率兵侵宋,使宋怀疑郝和不诚,将其拘禁十六年,后元大举伐宋,宋才以礼送经归元.世祖赐∶以政事.不久即卒。迫溢文忠公。郝经一生著述很多, 撰有 《经史论》、 《春秋外传》、 《续后汉书》、《陵川文集》等数百卷.其《经史论》 所提出无经史之分"六经皆史"等说,对我国史学研究有重大影响
《真理的书》结集各刊物发表的革命文章,在北新书局出版。1930年11月14日,由于叛徒告密。张彩珍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2月27日被枪杀于监狱旁,年近25岁。诗人柳亚子,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霸才无命奈伤神,燕赵悲歌张彩珍”的悼诗。
魏大光(1911——1939)原名魏纪清,曾永名魏占瀛。大韩家堡村人。幼年只上过二年私塾,因家贫辍学。“七、七”事变后,在家乡组织抗日武装,在堂二里一带发展游击队四千多人。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这支武装接受共产党领导,定名为“华北人民抗日联军第二十七支队”,后改编为冀中军区独立第五支队,翌年,这支队伍又编为一二0师独立二旅,魏任旅长。
孔令旺(1904——1982)著名画家。十七岁随父学艺,专攻“苏画”。二十岁便著名一方。建国后,国家修缮故宫和雍和宫,被聘做画工,才华大展,闻名于北京画界。1979年国家为修复颐和园长廊原貌,请已退休的孔令旺承担了“岳飞枪挑小梁王”、“双枪陆文龙大战八大锤”、“张飞夜战马超”和“竹林七贤”等绘画任务,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还有崔汝襄,也就是老人们常说的崔五老。崔世家族的最后一位举人。曾经两次纂修霸县志。创建东关完小,世人有目公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