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文化产业基本情况
随州,以炎帝神农故里、中华炎帝文化发祥地而闻名,以“世界第八大奇迹”曾候乙编钟而著名,以“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和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而享誉国内外。随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文物古迹丰富。据查现存古文化遗址20多处,有西周春秋战国古墓葬200余座。今随州市所辖全境,仍为汉东故国随、厉、唐所属故地。古奇新美的交相辉映给年轻的地级随州市增添了厚重的文化资源。近年来,随州人充分地利用这些优势,以建设“文化随州”为目标,努力使��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为文化产业优势,使得随州的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随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门类齐全,市场繁荣
随州文化市场繁荣,产业门类齐全,改革开放以来随州形成了包括演出、娱乐、音像、电影、书报刊、文物复仿制、体育、美术、文化艺术培训、对外文化交流、网络文化、电子出版物、印刷、出版、广播电视等综合性文化产业体系。固定资产7.37亿元,从业人员2万余人。全市现有各类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经营单位1500多家。其中博物馆2家,图书馆2家,群艺馆、文化馆49家,文艺表演团体9家,歌厅、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吧、音乐茶座130多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180余家,报刊出版发行单位4家,书报刊经营单位150多家,台球、保龄球16家,电子游戏机室25家,网吧210余家,美术品经营单位69家,艺术培训经营单位12家,演出场所7家,电影放映单位12家,电脑体育彩票销售终端机25家,印刷厂88家,电子出版物经销单位17家,广播电视播出机构4家。其中,广播电视、出版、网络文化、音像、娱乐、演出等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化水平大为提高。维多利亚休闲会所、银兴绿洲电影城、大富豪娱乐城、神农剧院等文化娱乐场所,正成为本地市民文化消费的品牌。而随着一批有档次娱乐场所诞生,改变了人们以前休闲方式。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同时,对促进经济发展,涵养地方税源,提高社会就业等方面贡献突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州文化市场管理有序,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内设文化市场管理科(室)与单独的三支文化市场稽查队。现有稽查车辆5台,市场管理与稽查设备26台(套),市场管理与专兼职稽查人员42人,已形成了一支比较健全稳定的文化市场管理队伍。
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前景可观
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提出大力建设“文化随州”,努力擦亮“炎帝神农故里与编钟古乐之乡”两张文化名片,开发好大洪山风景区。近年来,投资3000多万元改造炎帝神农景区,投资10亿余元资金包装大洪山风景区、大洪山生态园、大洪山玉龙温泉、火山地质公园为代表的大洪山生态文化旅游,启动九口堰新五师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旅游,推出尚市桃花园、万和兰花等农业原生态旅游区以及封江水库、徐家河水库、先觉庙水库等水生态旅游。大力推介旅游产品,变“销山水”为“卖文化”。整合力量、强化创新,让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
三、文化产业硕果累累,发展向好
随州有反映楚文化的汉剧、楚剧;有表现中原文化的曲剧、越调、豫剧还有别具一格的随州花鼓戏,更为随州人民喜闻乐见。1985年,新编历史剧《楚庄王》被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第一次搬上银幕,将随州花鼓戏推向全国。以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曲艺为主体的随州民间文艺集南北之精华,绚丽多姿、独具一格。2008年由长春电影制版厂拍摄了展示随州历史、弘扬编钟文化影片《凤舞天下》在全国上映。一年一度的洛阳银杏节、万和兰花节、尚市桃花节,将小产地与大市场连接起来,每年农历4月26日的炎帝神农生辰庆典让世界华人一脉相承。同时大力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文物旅游纪念品,文物复仿制生产厂家已达七家,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编钟、尊盘等系列国宝级文物仿制品形成批量生产。为弘扬随州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加大文化投资,繁荣文化事业
随州市委市政府为了提升随州景区、景点档次,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博物馆;投资2.5亿元新建了炎帝神农故里景区;投资1.7亿元,建成了连接“两张名片”的炎帝大道旅游专线公路;投资4亿元,打造了“一河两岸”风光带;投资3亿余元,新建、改造随州滨湖体育公园、白云公园、神农公园,改造城区主干道,新建擂鼓墩大道、迎宾大道、神农大道等。多措并举激活农村旅游市场。并成功举办了随州桃花节、兰花节、香菇节和银杏节。
由于政府主导投入的大幅攀升,调动了社会力量兴办旅游项目的积极性。随州玉龙公司成功打造了大洪山玉龙温泉、洛阳千年银杏谷等景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