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胜地

家乡区县: 邢台市临城县

      位于县城绿岭广场对面,因塔南旧有普利寺而得名。塔身为砖质结构,高33米,9层,塔身呈正方形,底边长7.12米,逐层递减。每层四角旧有玲珑铁钟一挂,晚风袭来,丁当作响,为“普利晚钟”之称,为临城古八景之一。塔底级较高,外壁四周砖刻974个佛像,内壁砖刻40个佛像,皆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故又名“万佛塔”。塔身内有石拱门,门内有井。塔下筑有石台,台高10米,南北长28米,东西宽23米。塔东曾有亭台,旧志载,宋徽宗下晋驻于此, 命宰相蔡京书“爽亭”二字于碣上,今已废。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息波亭

位于县城西护城石堤上,俗称八卦亭,占地32平方米。旧志载,明万历十六年知县程鹏抟建,清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宋广业重修。亭呈八角形,高5.5米,内施斗八藻井,外为八角攒尖布瓦顶,造形精美。外八柱以上以隶、楷两体刻着14条古文名句,字体丰润劲媚。亭内有石桌石凳,古时是文人雅士邀朋聚会之处。

护城石堤

位于县城西侧,为防水患而建。始建于明隆庆三年、万历七年与二十五年历年修筑。古堤长800米,高3米,宽2.4米,为巨形青石筑砌。堤南端有一碑碣,长宽均为1.8米,青石镌刻,碑阳为明万历二十五年知县程鹏抟为修筑河堤的呈文,共1585字,碑文均为阴刻楷书,书法刚劲有力,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碑文记载了河水泛滥、城池受危经过,对考证古河道的历史演变具有宝贵的科学研究价值。

蛤蟆桥

位于县城西北14公里竹壁村东。因桥下有巨石形似蛤蟆而得名。据旧志载,桥始建于明崇祯三年,完工于清康熙三十年,为竹壁村民陈志美、陈三光、陈文显祖孙三代接力修造而成。此桥青石筑成,长108米,宽5米,高8米,三叉两孔,呈人字形,故又名双脊桥或者双济桥,古时为临城县南北交通要道,现保存基本完好。

lujia(2015-04-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