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魅力名片:
兴平市桑镇
地处兴平市西南17公里,总面积27.22平方公里,全镇辖15个行政村,7118户,34000口人。
桑镇历史文化渊源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民风淳朴,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辣蒜产业优势明显,经济发达。
先后获得陕西省“教育强乡镇”、“一村一品先进乡镇”,咸阳市“小康镇”、“村村通油路先进乡镇”、“教育强镇”等称号。
二、魅力宣传片:
桑镇是前清道光年间农桑学家杨双山,倡导当地群众植桑养蚕,桑堤有百里,故而得名“桑镇”。
这里有市属企业3家,镇办企业15家。农业以种植辣椒、大蒜和粮食为主,是全国有名的辣蒜之乡。近几年来,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又发展了日光温室大棚150多个,给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魅力领略:
桑镇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水利设施齐全,灌溉方便,是关中腹地的白菜心,具有种植辣蒜的天然良壤。大蒜以急蒜、苍蒜和红蒜为主,年产蒜头7000吨。蒜苔是附属产品,这几年市场需求量增加,每年可为群众带来300万元的收入。辣椒的种植历史悠久,作务精细,主产的线椒8819具有品质纯正、椒壁肥厚、口感香辣等特色,是市场的紧俏商品,年产辣椒2300吨。辣椒和大蒜红白两个产品,是桑镇的是80年代的出口创汇产品,享誉海内外,使桑镇成为名符其实的“西北辣蒜第一镇”。大蒜大部分远销外,剩下的部分被腌制做成糖蒜,有的被制作成蒜粉、蒜汁等。辣椒有烘椒和自然干椒两种,其中一部分作为成品进入市场,还有一部分被制作成辣椒粉和辣椒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蒜苔小部分进入市场,大部分被储藏起来。桑镇的冷藏业十分繁荣,现有大小冷库15座,储藏量3600吨。
杨双山是桑镇双山村人,是前清道光年间著名的农桑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博学多才,精通天文地理,尤其爱好农业。他根据本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倡导群众植桑养蚕,桑树成林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省内外的商家都前来采购蚕丝,贸易十分繁荣。同时,他还在家乡开办学堂,让家乡子弟都进入学堂学习,提高子弟的文化素质,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著有《豳风广义》一书。为了加强农用物资的交流,他设立了冬四会,让周边群众在集贸会上进行物资交流,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他死后家乡人民将他安葬在村子西侧,并为他修建了双山祠,并把村名改为双山村,把学校名改为双山小学,以示纪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