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家乡区县: 保定市易县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听到这句话,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勇士荆轲,为了纪念这位勇士,后人为他修建了荆轲塔。

荆轲塔位于易县城西南2.5公里处的荆轲山村村南的荆轲山山顶上,形如利剑,直指苍天。塔高26米,须弥座八角十三层,砖木结构,白色。荆轲塔又称圣塔院塔,塔建在荆轲衣冠冢上,系沙石堆集而成,即古时荆轲馆故址,也是荆轲的衣冠冢。冢高34米,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燕太子丹诀别荆轲,知其有去无还,便收其衣冠造土假冢埋入,故为荆轲衣冠冢。

燕太子丹诀别荆轲,知其有去无还,便收其衣冠造土假冢埋入,故为荆轲衣冠冢。 大辽乾统三年(公元1103年)绐在荆轲衣冠冢上建圣塔并寺院,之后历代各朝皆有重建修葺。宋乾道三年(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5月已卯朔二十四日),刺史刘楷复展故地,以舍利子200粒贮以金瓶银阁,葬于地宫,复建塔于上。当时易属金辖,并非大辽之地,但碑刻铭额为“大辽易州重修圣塔记”,刻石用南宋纪元,可见当地人民自然不忘故国。

荆轲塔西南角“古义士荆轲里”碑下,有一块充满神奇色彩的蛤蟆石,用石头敲击,荆轲塔中便传出“呱呱呱”的蛙鸣声。传说当年荆轲刺秦出发时,太子丹在易水河畔设酒为荆轲饯行,送行者全身缟素,荆轲慷慨悲歌,高渐离击筑相和,歌声苍凉悲壮,催人泪下,以致连易水河的蛤蟆都为之动情,呱呱齐鸣,以示崇敬。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以荆轲为题为之吟咏者不计其数,仅记于史志者,名流不下数百篇。晋陶渊明《咏荆轲》诗曰:“其事虽已没,千载为伤心”;李白《结袜子》诗曰:“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明代易州名士王震则在“易水秋风”一诗中写道:“函关东渡足无忧,何用荆卿去雪仇”。但不管怎么说,荆轲的勇敢和侠义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轻生重义更是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十分难能可贵的精神境界。在如今,荆轲塔也成为了旅游胜地,供人们参观瞻仰

 

 

眼眸看到的那抹悲痛(2015-04-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