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新乐的人和事

家乡区县: 石家庄新乐市

“月是故乡明,亲是故乡人”。作为土生土长的新乐人,我想写写新乐的人和事。
在网上搜索有关新乐的信息,看到一博客命名“新乐人”的新乐人,自己笑笑,看来我们同是新乐人,都是热爱自己家乡的人,那么在这里我就对新乐做一个简单介绍,并说一说新乐和新乐人的一些故事。
(一)
说到河北新乐,可以说这里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相传人类始祖伏羲生于甘肃天水、长于河北新市(今新乐)、殁于河南睢阳。
现在的新乐市区以北两公里,有历史文化遗迹伏羲台。人类始祖伏羲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源远流长的历史为这块土地留下深厚的文化积淀。人祖庙,又称伏羲庙,位于伏羲台,始建于汉代。为纪念伏羲的功德,历代均有过重修和增建,其中心为伏羲殿。殿内伏羲巍然端坐,殿额上竖横两匾,上书“开天明道”、“亘古一人”。其周围旧有钟鼓楼、前后殿、东西配殿、庙宇近100间。台庙一体,高低错落,前后贯通,左右对称,主配分明,结构严谨,形成众星捧月的格局。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农历三月十八日是伏羲祭日。千百年来,每逢祭日,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羲黄子孙扶老携幼前来朝拜祭祀,热闹非凡。
为什么新乐现存的伏羲台虽然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香火旺盛不衰?这里有一段流传世人的故事,虽无法考证,但人们都信以为真。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伏羲女娲父母早亡,男耕女织,相依为命。一天,女娲送饭路过桥头的石狮,见石狮两眼血红,样子吓人,心问其故。石狮告诉她:“马上就要天塌地陷了,日落之前,你兄妹俩务必骑到我的背上,不可有误。”日落时分,二人疑疑惑惑来到石狮旁,刚爬到狮子背上,一声巨响,天崩地裂。大地摇摇下沉,洪水铺天盖地,瞬间,变成一片汪洋。
洪水过后,天下没了人烟,只剩兄妹二人。到了婚配的年龄,女娲提出与哥哥成婚,伏羲不依,二人商定,各抱石头一块从山上往下滚,若合在一起,证明是天意,若不然便不能成婚。说罢,各滚石一块,随着咚咚的撞击声响,两块石头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兄妹俩遂结为夫妻。
次年春天,万物复苏,百草萌生,女娲怀孕。至秋收季节,女娲生下个大肉蛋。伏羲认为是个不祥之物,就把肉蛋扔到野外的涌泉边。没料想,肉蛋落地主动滚动起来。伏羲觉得奇怪,顺手掐了一根菅草,把肉蛋划开,竟然跳出一群娃娃,从赵钱孙李报起,整整一百个。这一百个肉娃都在水池里洗了个澡,齐刷刷地跪在伏羲面前。此池便是浴儿池,池旁的菅草皆为红色。
康熙《新乐县志》记载:伏羲台以北一里,而近有亭翼翼,数柳绕之小桥水曲,稻畦十亩之间,一池规方,澄澈可濯者浴儿池也,即人祖生人处。人始生,浴于斯,故水中至今间生朱草,有诗志之:自与群芳异,光摇水上天。赤文千古晓,奕叶几茎妍!露浥含香润,风行书带联。于今占瑞色,又向圣人前。
伏羲死后,每年的三月十八,人们都要往坟上撒一把黄土。日久天长,黄土堆积如山。
唐朝显庆年间,北方大旱,庄稼全部枯干。这年初秋,忽降暴雨,但是,种什么庄稼都晚了。正当人们为饥饿焦急万分之时,来了一位推独轮车的老者,大个方脸,留着三缕长髯。车上装着半袋三角黑棱,口称:“此乃荞麦种,秋种能秋收,能吃能救命。”人们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争相赊购,却总也分不完。人们问他家住哪里,等收获后还种。他手缕长髯一笑:“家住真定府,何家庄村有门庭,若是日后有难事,可找姓人(人祖)的来帮助”。
秋后,遍地荞麦大获丰收,家家户户圈满囤流,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家家户户加倍还种,大车拉小车推来到新乐何家庄。一打听,方知人祖已去世多年。于是,人们把送来的荞麦换成香纸,焚烧在人祖坟前。此后,每年的三月十八日,四面八方的人都来烧香还愿。
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统一天下后,政通人和,百废待兴。皇帝顺乎民意,念人祖生育之恩,救民之情,派军师刘伯温督工,在何家庄村东修了一座人祖庙。
自此,前来烧香还愿的,上至宫廷大夫骚客游人,下至绅士信徒平民百姓,不可计数。
2007年5月2日至4日,中国新乐第三届伏羲文化节暨中国姓名学文化节隆重开幕。来自北京、韩国和各省市的领导、专家学者约50人齐聚新乐,举行了第三次伏羲女娲文化的理论研讨。中国周易学会、中国姓名学会和本省的专家学者展开对伏羲时代的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充分肯定大约7800年左右的伏羲时期,以伏羲部落为首的部落联盟已经形成,而且开始了各部落共认的“以龙纪官”,并开始创造农业生产新工具和房屋,探索性地进行了医药、历时、八卦等发明,还对人伦、婚姻、家庭等进行了某些制度创新,所以说伏羲时代是我国文明肇始的时代,伏羲就是历史上第一位人文始祖,他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人类的进化起到了奠基和推动作用。
(二)
据史书记载,新乐上古为冀州之城,周朝建鲜虞国,春秋置中山国,战国属魏,秦属巨鹿郡,汉时设新市县,属中山国。隋开皇十六年改为新乐县,建国前归属关系几经变迁,建国后属石家庄专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新乐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浓厚。南北朝北齐剪纸为羽、智退乱贼的大将朗基;唐有尚书左丞撰《州郡图经》的朗茂;与秘书省贺之章草书、薛稷画鹤齐名三绝的工凤画家、著作朗朗余令;元有大文学家苏天爵;明有“冰霜节操铁心肝”的监察御史马谨;清有伟绩卓然的镇江知府杨桂等。
自古以来,新乐人民勇武刚烈,对压迫阶级,恶势力从不屈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许多悲壮的故事。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及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民族生存、国家兴旺、人民幸福献身的先烈无数。革命烈士白俊士、梁振英、张百川、吕鸿飞、高景虞、王金香、李混子……这些爱国人士先后献出了自己宝贵年轻的生命,爆炸英雄李混子就是这些先烈中的优秀代表,至今在新乐颇有影响。
李混子(1924——1946)河北新乐人。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幼寡言,少倔强,爱琢磨,不忍富户欺凌,遂立抗争之志。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青年抗日先锋队。站岗放哨,捉拿奸特,百姓称赞。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任村青抗先指导员,后任爆破组长,率民兵出没于平汉铁路沿线,打击敌寇。1943年在县受训回村以后,更坚定了信心,同民兵们共同研制炸火车的地雷。不断试制,不断改进,终于制造出了有效的“姻缘雷”、“太阳雷”、“自触火雷”、“专门炸火车头地雷”。在铁路道轨上巧布地雷,炸敌火车,毁敌交通,炸毁机车10辆,车厢48节,炸死炸伤敌伪军220余人,英勇威振燕赵,敌寇闻风丧胆。敌人悬赏3百万元缉拿他,而他毫不畏惧,斗志更坚决。1946年10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命名他为“爆炸英雄”。同年12月9日,不幸殉难于新乐县北李家庄。时年23岁。解放后,1956年,将烈士遗骸移葬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984年在烈士家乡修建了李混子烈士纪念亭。现位于北李家庄北约200米处,是1984年共青团新乐县委、县武装部号召全县青少年捐款而立(那年我读初中二年级,我们所在的学校也号召捐款,当时捐两角钱)。共青团新乐县委和县武装部撰文,颂扬了李混子烈士生平功绩,吕正操将军题词:“李混子同志永垂不朽。”
新乐,不仅英雄辈出,还可以说是人杰地灵。现年近50岁的体育明星李梅素,不仅是河北的骄傲,也是新乐人的骄傲,更是我们村——东安家庄人的骄傲。
李梅素,1959年4月出生于新乐县东安家庄,1976年进入了河北省田径队,经过严格系统的训练,铅球成绩逐年提高,1982年以17.77米获得第9届亚运会女子铅球冠军,并打破亚运会纪录。1984年,她6次刷新女子铅球亚洲纪录,成绩分别是18.20米、18.28米、18.30米、18.34米、18.41米、18.47米。同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以17.96米获得第5名。1985年获世界室内田径运动会第4名和亚洲田径锦标赛第2名。1987年在第6届全国运动会上,李梅素以20.87米和20.95米的成绩两破亚洲纪录,并获金牌,名列当年世界第7名。1988年李梅素达到了运动生涯的顶峰,她先是以21.76米的优异成绩刷新了由她保持的亚洲纪录,接着在第24届汉城奥运会上以21.06米获女子铅球铜牌,实现了中国投掷奥运奖牌“零的突破”。这也是亚洲各参赛国在本届奥运会田径比赛中获得的唯一奖牌。
李梅素,这位燕赵大地培育出的一位“神女”,她曾88次打破河北省女子铅球纪录;现在仍是河北省铅球记录保持者,她先后夺得过12次全国正式比赛的冠军;获得过一次亚洲锦标赛冠军;摘取过两次亚运会桂冠;刷新过26次全国纪录和亚洲纪录;参加过3届奥运会,并获得一个第五和一枚铜牌;她所创造的21米76的成绩,至今在亚洲无人问津。
(三)
现在地处石家庄市郊县的新乐市,是一座新兴的开放城市,勤劳朴实的新乐人民为她谱写了恢宏篇章……
在改革创新发展的今天,新乐市委、市政府以“富民强市、建设中等城市、构建和谐新乐” 为目标,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积极实施“项目强市、工业立市、农业富民、商贸活市”等四大主体战略。新化公司、东方热电、国人啤酒、奥星药业、东方久乐、华宝塑机、东方美院等这些骨干产业的带头人和胶合板、电热毯、石雕、铸造、印刷等这些特色产业创业人,还有搞活商贸经济勤奋的生意人,这些新乐人都为新乐的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着带头的作用。
1988年6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来新乐视察并题词:“新乐在改革中前进!”
新乐交通便利,历史上有 “九省通衢、三辅重地” 之称,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朔黄铁路、无繁公路、新阜公路横穿东西,市区距石家庄国际机场仅7公里,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也从境内穿过。形象地说:“10分钟可以上天,30分钟可以入市,2个小时可以进京,3个小时可以出海”。新乐,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政通人和、孕育着美好的发展,创业的良机。
(四)
朋友,如果你来新乐,她的方言更是有点味道。
也许,方言是我们能彼此识别的符号吧。现代社会流动性很强,你可能离开家乡很久了,不记得了这些传统的词汇,乡音也会变的。也许很多年过去,远在异乡的你,说着普通话或者京片子……。你再说你是新乐人的时候,请再温习一下我们的新乐话,找一找故乡的感觉。
这是四世同堂一家人的对话:
太奶奶:今儿黑介吃麻饭眼?(今天晚上吃什么饭?)
母亲:天天吃白面,都吃絮兰,吃河洛吧?(都吃腻了,荞麦面轧出的面条)
父亲:口不是,炒个山药蛋丝,再炒个长果豆(可不是,炒一盘土豆丝,再炒一盘花生豆)
北京回来的儿子说:我特想吃苦累(是玉米面拌菜一起蒸制的食品)
儿媳妇:宝贝,吃这饭沾班?(吃这饭行吗?)
重孙:沾也——(行)
重孙女:不沾——(不行)
……
唐代诗人贺知章有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人们对自己从小学到的母语有一种强烈的偏爱,这种偏爱心理最后发展为语言感情,乡音情感是最朴实、亲切的,同一地域的人们用方言交流是彼此在语言上的认可,有人说,这种语言上的认可和乡音情感产生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身份、地位、经历的人紧密相联,达到心理同归。以积极的姿态打破与方言言说者之间的心理隔阂,促使双方产生凝聚心理,这对于营造平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大有裨益。“乡音”就是方言,方言音韵在社会生活中被赋予了多么温馨的意义。
当然,新乐和新乐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更有意思,更有时代感的东西还没有奉献给大家。我们希望有一天,朋友们在新乐席地而坐,在一起畅怀共饮,在倾说历史的同时,共同祝愿我们新乐的明天更加美好,前景更加灿烂辉煌……

电商-赵雪梅(2015-04-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