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符离

家乡区县: 安徽省埇桥区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老电影《杜鹃山》,影片中的主人公——女共产党员柯香有一句经典的唱词:“家住安源···”在这里,我也想套用剧中的这一句,告诉我的朋友们:我家住符离!
说到符离,也许很多人对这个名字会感到陌生,但大凡有点古典文学素养的人,你就不会不知道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这个名字,他也不可能不会吟诵白居易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赋得原上草送别》的诗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那诗意,那韵味,那情感,恐怕绝不逊色古今中外的任何一首诗歌作品。你也许要问是哪里的钟灵毓秀的山水,才孕育了诗人这么感人肺腑美轮美奂的诗句?我可以自豪的告诉你,这首情文并茂的诗歌,就是大诗人青年时期寄居我的家乡——符离写成的。是物华天宝的符离,让诗人有了美丽如斯的情怀;是人杰地灵的符离,给诗人插上了浪漫如斯的翅膀。
我的家乡符离—是大诗人白居易的第二故乡!
符离坐落在宿州市北大约十五公里的离山之旁、睢水之畔。据史料记载,两千二百多年以前,秦王朝建立以后,一代雄主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开始在这里设置符离县,于是在中国古老的版图上就有了符离这个历久不衰的称谓。历史就像是一个老者蹒跚而行,经过了多少个风风雨雨的日子,走过了多少坎坎坷坷的路程,古老的符离在时代的变迁中,历经沧桑,一路跋涉,“朝属秦国暮属楚”,管辖的区域时扩时缩,其名称也是不断的变来变去,直到一九六五年,符离才正式确立为安徽省宿县所辖的一个区级镇,从此符离镇的名称就被赋予新的内涵,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关于符离这一地名的来历,据说是因草而得,“符”指的是草长的粗壮、“离”是指草长得茂盛。“符离”两个字连在一起,就是一个长着肥美茂密草原的地方。解释的虽然有些牵强附会,想想倒也觉得合情合理。符离因草得名,这样看来白居易能写出那么优美的《赋得原上草送别》一诗,也就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了。
家乡符离虽然没有什么名山大川,但是它却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富饶的风物特产,智慧的仁人志士,闻名遐迩,声播华夏。时间在流逝,岁月在变迁,符离在进步。不论是历史的符离还是现实的符离,千百年来都在人们的期望中辉煌着繁荣着!
历史的符离,有美丽的传说,战争的烟云;现实的符离,有优美的环境,骄人的经济。
让我们走进符离的昨天。
只要说到符离,我们就没法躲闪白居易与符离的湘灵女那一段缠绵悱恻、“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故事。
唐贞元六年,客居符离的青年才俊白居易和距他家不远的农家女子小湘灵在濉河边上相识了,白居易的诗才让还是少女的湘灵倾慕不已,湘灵的美貌也让青年白居易深深地爱慕,随着交往的增多,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但封建社会的门阀制度、等级观念,无情的扼杀了他们爱的权利和幸福的理想。为了限制二人的来往,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天,白居易被他的父亲白季庚强行带到了襄阳读书。临行前的一天夜里,一对相爱却不能相守的青年,最后一次相约濉河边上,含泪诀别,诗人一首《潜别离》把他当时的心情淋漓尽致的书写了出来,诗中写到“不及哭,潜别离;不及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美丽的离山见证了两人大胆而浪漫的爱情,潺潺的濉河流淌着俩人无奈而执着的眼泪。
是符离多情的土地孕育了大诗人空前绝后、轰轰烈烈的爱情。虽然那爱是以悲剧结束,但谁又能否认白居易那传颂千古的《长恨歌》不是借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来抒发自己的旷世情愫呢!“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读着这样的句子,谁人能不为之叹惋,哪个能不为之动情。
符离地处黄淮平原腹地,南北交通的要冲,地理位置重要,物产十分丰饶。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史记》中记载的楚汉时期的睢水之战、宋金时期的符离之战,都是在符离这片热土上发生的。
三年解放战争时期,符离也曾是淮海战役的一个重要的战场,它离华东人民解放军聚歼黄维兵团的双堆集只有几十里之遥,离淮海战役的中心徐州只有七十多公里的路程。淮海战役中的小李庄阻击战就是在符离打响的。更令符离人津津乐道的是,著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陈毅元帅,在淮海战役的滚滚硝烟中,曾亲自来过符离,为指挥淮海战役,陈毅元帅当年就在符离东五里的黄花洞村,设立过前敌指挥部,前后停留过十几天的时间。白天遇到敌机空袭就把指挥部转移到山腰的石洞里。时间虽然过去了六十多年,但是现在你只要走进符离,那些八九十多岁的老人们,还会给你津津有味的讲述陈毅元帅在符离,运筹帷幄指挥淮海战役的那一幕幕精彩的故事。
黄花洞是一个天然石洞,因此地有一个美丽的黄花女的民间传说,这个石洞被人们称为黄花洞。洞前有一块很大的开阔地,建有一处富丽堂皇的庙宇,每一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在这里都要举行一次规模极大的庙会,远近几十里路的善男信女不畏路途遥远登山之苦,虔诚的到这里烧香拜佛,祈祷家人安康。不幸的是那些偌大的庙宇,全部都在十年文革中被造反派毁坏殆尽,如今只有一片空旷的平地静静的躺在石洞前面,似乎在向人们诉说它从辉煌到没落的点点滴滴。
到符离不吃“刘老二烧鸡”,就好像到天津不品尝“狗不理包子”一样令人遗憾。符离集烧鸡历史悠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江苏的徐州发掘了一座西汉时期的“楚王墓”,据考证墓主是刘邦的儿子刘戊,让人击节称奇的是,墓里面竟然发现有一个陶罐,里面盛有四只烧鸡的骨架,陶罐上有泥土封印,封印有“符离县丞印”的字样。这一惊人地发现,使人对符离集烧鸡的历史有了更为清晰的判断,“楚王墓”的烧鸡标本,生动地说明符离烧鸡已至少有二千余年的历史了。
符离集烧鸡,悠悠两千余年以来,经过无数代人的不断的努力,卤制技术不断改进,工艺水平不断提高,质感口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经过许多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几年前他们又攻克了烧鸡的保鲜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烧鸡包装保鲜长途运输等一系列难题,为符离集烧鸡走出符离走向全国提供了保障。现在“符离集烧鸡”已经成为现代化符离的一张靓丽的名片,成为符离人引以自豪的传统食品,也成为引领符离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现在的符离集烧鸡,那可以说是名闻遐迩,妇孺皆知。
跨入新世纪的符离,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更加的积极的发展经济,为了拓宽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近几年来符离镇委镇政府通过多种形式的“内引外联”,千方百计的发展工业,认真扎实有效稳步的推进小城镇建设,开发数千亩的“农民创业工业园”,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吸引外资,创办产业,来提升符离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符离的知名度。符离人的热情,迎来了八方贵客,近几年以来,“华东电业公司”、“中变变压器厂”、“皖王面粉”、“东大木业”等几家国内省内的知名企业纷纷落户符离!这些企业的加盟,扩大了符离的经济增长规模,增加了十几万农民的收入,加快了符离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家住符离!我为家乡代言!

pink pig(2015-04-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