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历史人物--龚 楚

家乡区县: 韶关市乐昌市

龚楚,字福昌,又名龚鹤村,1901年11月出生于乐昌县长来镇长来村。7岁开始读私塾,1912年考入本村灵武小学堂读书,由于生性聪颖,一年半就完成三年初小学业。次年夏考入县立高等小学堂。1916年夏高小毕业后,又考入广州市立一中就读。1917年,孙中山回穗组织军政府,他即参加革命,投入粤军第二旅当兵,旋升任班长和旅部副官。不久,南韶连镇守使李根源在韶关开办滇军讲武堂韶关分校,又考入该校第一期步科,不到一年因病告假回乡疗养。1920年冬,龚楚重返原部队,充任第一营二连中尉排长。1921年6月,部队奉令由粤开赴广西,途经梧州时,第二连连长邓鹏调职,龚接任连长。1922年2月,因其父病重,再次脱离部队回家。

1923年春,龚楚参加国民革命军攻鄂军任少校参谋,跟随总司令程潜攻湘,攻湘失败后退回广东北江,被派在广州通讯处工作。此期间他常与在广州工专学校读书的乐昌籍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丘鉴志、陈德钊等人一起谈论有关中国革命问题,阅读《新青年》、《向导》等刊物。1924年6月,龚在广州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年后转为中共党员。

1925年6月下旬,受中共广东区委的派遣,龚楚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赴省农民协会北江办事处,从事农民运动工作。北江办事处决定让他回家乡乐昌,协助县农民协会筹备处负责人陈德钊组织开展全县农民运动,并负责联络指导仁化县的农运工作。同年冬,龚楚参与建立国民党乐昌县党部,被选为县党部执委和监察委员。翌年5月,龚楚接任共青团乐昌特支书记。这年夏天,乐昌县农会组建了乐昌县农民自卫军,龚楚因有军事经验,当了自卫军的指挥官。其间,龚楚在乐昌积极开展党的活动,介绍谭军略、龚猷征等人加入共产党。8月,龚楚和杨高林、邓水石、薛仰圣等人代表乐昌县农会出席了广东省农会执委扩大会议。12月,龚楚参加在韶关举办的北江农军学校第一期学习,至次年2月中旬结业。1927年2月,中共乐昌支部成立,龚楚任书记,继续在家乡开展农民运动。

宁汉分裂后,根据党的有关指示,龚楚、谭军略于5月初率领乐昌农军500余人抵达韶关,与北江工农军汇合共1100多人,组成“北江工农讨逆军”,龚任总指挥,前往武汉参加讨蒋。当北江工农军抵达湘南耒阳进行整训时,被改编为第13军(军长陈嘉佑)补充团,龚楚任团长,李资任副团长。7月中旬,武汉政府宣布分共,龚楚把部队拉到江西,于8月1日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后,补充团大部分编入贺龙的第20军3师6团第3营,龚楚任该营指导员。不久,党中央调他住长沙领导秋收起义工作,因中途被敌军袭击,失去联络,被迫转赴香港与地下党联络,尔后龚楚潜回家乡。
薛 岳

薛岳,又名仰岳,1896年生于广东省乐昌县。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担任孙中山警卫团的营长。后在国民革命军李济深第4军任师长。1935年任贵阳绥靖主任,一度代理黔省主席。抗战开始后,薛岳主动请缨杀敌,率部参加了“八一三”上海抗战。1939年代理第9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指挥两湖和江西部分地区对日作战。

广州、武汉相继陷落后,粤汉间的湖南成为日本侵略者攻击的主要目标。日军在两次攻占长沙均未得逞的情况下,于1941年12月23日,又以第40师团主力发动了第三次对长沙的进攻。薛岳总结前两次会战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套利用湘北复杂地形,与敌后退决战的“天炉战法”。敌军先乘大雨和夜色突破了我军前沿阵地,渡过新墙河,扑向汨罗江北,并与沿粤汉线南下的日军第3师团会合后,很快攻至汨罗江南岸,进入我军预设之决战区域。薛岳向所部官兵下达手令:“第三次长沙会战,关系国家存亡。岳抱必死决心、必胜信念。”他要求“各集团军总司令,军、师长,务必确实掌握部队,亲往前线指挥,适时捕捉战机,歼灭敌军”。日军第3师团在飞机支援下向长沙东南阿弥岭等中方阵地发起了进攻。薛岳下令第10军李玉堂布下巷战阵势,守卫长沙市区。双方在长沙东南郊展开激战,拼死争夺,几乎所有据点都反复易手。敌军的攻势受挫。为了加强长沙防守和反击力量,薛岳又调第77师进入长沙预备作战。与此同时,他部署外围的中国各军由远处向长沙逼近。当敌军看到被中国内外线兵团包围的危险准备撤退时,薛岳即命令各部队从不同方向对敌军展开围追堵截。日军且战且退,损失惨重。薛岳指挥中国军队利用湘北山丘河流交错纵横的复杂地形,继续以各种方式追击,使敌处处挨打。第三次长沙会战取得大捷。整个战役共歼灭日军5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抗战胜利后,薛岳被委任为徐州绥靖公署主任。1949年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同年底任海南岛防卫总司令。1950年5月去往台湾。

啦啦啦1234(2015-04-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