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经济

家乡区县: 湖北省赤壁市

湖北日报报道:图为:航拍赤壁城区。

记者范步通讯员彭志刚童金健邹万职

5日,总投资3.92亿元的赤壁市陆水河航电枢纽工程一期建设完工,总装机容量8MW的水电站成功并网发电。这项工程抬高陆水水位近4米,丰水期2000吨级船舶可由长江直达赤壁市区,在拉动物流运输业的同时,也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目前,赤壁工业园区平台综合承载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规划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中国光谷产业园加快推进,4个重点乡镇特色产业园进展顺利,宇顺电子、深圳巨龙科教等一批项目进驻。金秋的赤壁,一派火热景象。

在3月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上,赤壁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11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称号,赤壁以其经济综合实力重返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方阵。

上下警醒解放思想再出发

赤壁县域经济曾有辉煌历史,2004年列全省第七位,其后连续几年位列前十。

百舸争流,慢进则退。赤壁县域经济排名,也曾一度落到全省20名之后。

2010年10月,新一届赤壁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审时度势,警示全市党员干部:赤壁经济发展,在咸宁的龙头老大地位正受到挑战,优势明显缩小。必须居安思危,稳中求进,好中求快。

这个警示,触动了赤壁人敏感的神经。彼时,放眼全省,曾与之比肩的兄弟县市吹响了冲刺全国百强的号角;放眼咸宁,周边县市发展态势也咄咄逼人。

为此,为期两个月的解放思想大讨论迅速在赤壁展开。在自我审视的过程中,该市确定以“弃傲气、戒懒气、除怨气、卸暮气”为重点,更新思想观念;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转变发展方式、挖掘资源优势”为中心,创新发展思路;以招商引资、优化环境、盘活生产要素等为突破口,破解发展难题。

紧接着,《推动赤壁新一轮大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站在新起点上的赤壁人,紧盯“44321”目标,即到2015年,赤壁市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城镇化人口达到40万人,财政总收入达到3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少于2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不少于1万元。新一轮大发展拉开大幕。

咬定目标千方百计引凤来

要实现“44321”发展目标,赤壁人认为,根本的出路还是靠培育市场主体。为此,赤壁频频出招。

完善机制,实行大招商。依托产业,科学分类,设立4个招商分局,成立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市领导带头走出去招商,依托落户的企业以商招商。苏州泛友实业电子等项目纷纷落户。

瞄准重点区域,做强优势产业。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做强做大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生物科技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擦亮“多轮明月”。先后引进凯迪生物质发电等一批新兴产业;引得永通新能源、宇顺电子玻璃等一批高新企业落户;启动龙佑二期、山水瑜乔等一批旅游项目开建。

安商亲商落地开花才是真

京珠高速赤壁口,一块硕大的企业家形象宣传牌,抢人眼球。曾经的商业宝地,如今,企业家成为座上宾。赤壁重商、亲商、安商、利商,“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尽显其中。

近两年,赤壁投入6亿元,重点推进工业园区、生态新区和三国文化旅游试验区等三大平台建设。目前,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中国光谷产业园正式开园,80平方公里的三国文化旅游试验区已启动。

大力开展企业注册“零门槛”、行政审批“零收费”、部门服务“零距离”、生产经营“零干扰”、破坏投资环境“零容忍”等“五个零”服务,当好企业全职“保姆”,力促项目早落户,快投产。

赤壁借助举办2011年、2012年三国赤壁国际文化旅游节之机,唱响“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主旋律。

赤壁还启动项目建设“三百会战”,将该市项目进行责任包保,做到“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市级领导、一套专门班子、一抓落实到底”,努力实现投产一批、开工一批、签约一批、储备一批目标。

赤壁人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眼下,赤壁正以自信的姿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把赤壁建设成发展基础坚实、产业结构优化、功能布局合理、文化特色彰显、人民福祉提升的强而优的中等城市。

景亦添花(2015-04-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