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败寇”邢利斌

家乡区县: 山西省柳林县

进入马年,邢利斌将迎来怎样的变化,或许正如一位山西省金融办人士所言, 80%的人都关注。 这位自称相信“本命年犯太岁”说法的山西省最大民营煤炭企业老板、曾经的山西首富在刚刚过去的蛇年屡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始于2012年3月的7000万嫁女风波持续发酵,巨额负债、欠发工资、资金链断裂、破产甚至跑路的传言不时点缀着他48岁的时光。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本命年不顺的说法,在这位属蛇的瘦削男人身上充分体现。

日历翻到马年,邢利斌和他的联盛集团会像流行的“马上体”所说“马上有一切”,还是会延续蛇年的不顺,在外人看来或许都是故事的精彩续集。

吸引了公众诸多目光的邢利斌状况如何?这位拥有数百亿财富和债务的煤老板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能否走出债务的漩涡?面对巨额债务主动申请重整的邢利斌和他的联盛集团将走向何方?凤凰财经试图尽量呈现这位煤老板奢华炫富之外的另一面。

“90%是我的原因”

几经周折见到邢利斌才知道,处于舆论漩涡中的他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急于为自己开脱。相反这位最大的民营煤炭企业老板、曾经的山西首富告诉凤凰财经,自己什么也不想说。

“现在不管我说什么,我和我的家人在外面人看来就是狗屎。至于企业,做的好不用说也会好,如果不好也不会因为一篇报道改变什么。所以你再怎么报道我也不去回应。”邢利斌如此解释。

不愿面对媒体说话的邢利斌却屡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蛇年岁末,这位少年得志、曾经风光无限的煤炭巨头终于主动揭开盖子,再一次把自己抛到了风暴的中心,他宣布因财务费用居高不下、严重缺乏偿债能力,所经营的山西联盛集团申请重整。正如山西省金融办一位人士所言,现在80%的人都关注邢利斌。

曾经辉煌的煤焦巨头,为何落到今天地步?

“90%是我的原因,我的决策失误。”面对这个几乎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邢利斌出乎意料的平静。他说“我是老板,企业经营出现困难,肯定是我的原因。”“短期资金长期使用、资金运用不合理、跨行业投资,比如投资农业教育,特定情况下,肯定就会出现问题。”追问之下邢利斌如此表示。

以在海南的房地产投资为例,邢利斌坦言虽然拿到的地段没问题,但是由于房地产从拿地、开建到最后资金回流需要很长的时间,而联盛的投资大都来自短期资金,造成财务成本居高不下。他并不讳言,联盛的房地产项目要形成持续的资金回流还需较长的时间。

此外还有媒体报道2012年2月,联盛能源投资公司在太原投资成立盛联置业投资有限公司,主要运作联盛在太原市汾东商务区和晋源区的两宗土地,据网上能搜到的一些资料介绍,公司注册资金为1亿元,两项目均是投资数十亿、上百亿的巨型商业项目,但目前并无开工建设迹象。不过按照邢利斌的说法,联盛集团的房地产投资主要在海南。 资料显示,邢利斌一手打造的联盛集团是一家以煤和煤化工为主,兼有水泥、电力、地产、农业和教育的民营企业,下属6个全资子公司、2个控股公司和5个合资公司,控股和参股主体矿井23对,洗煤1000万吨/年,焦化400万吨/年,甲醇30万吨/年,员工2.5万余人,2011年,联盛及其关联企业合计上缴税费60余亿元。

邢利斌坦言,规模如此巨大的企业基本上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企业好的时候是决策灵魂,出了问题的时候也是因为决策灵魂,企业小的时候还可以,大了就会容易出问题。

按照联盛集团副总经理马永明的说法,资金链断裂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外部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因素外,扩张太快、步子过大,并且扩张成本过高都造成了资金紧张。

于是,在煤炭市场急转直下的背景下,房地产、农业、教育的投资和在能源领域的不断的扩张让联盛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最终资金链断裂。

“假如我不搞农业、教育和其他这些,山西应该是我做的最好。”不经意间邢利斌如此感叹。

他告诉凤凰财经,联盛集团的主业是好的,能源板块的资产非常优质,只是教育、农业、房地产等都在母体内,加大了企业的财务成本。

虽然承认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决策的失误,邢利斌仍然表示,如果不是煤炭行情变化,煤炭板块的利润完全可以支撑集团在其他领域的扩张。

事实上,正是对在煤炭行业黄金时期的良好预期之下,2002年以后,邢利斌先后以参股、并购和租售等方式,接下了山西柳林一半左右的地方和集体煤矿。而这一连串扩张背后则需要大规模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有媒体报道,在邢利斌的理念中,依靠负债来撬动资金盘活资产是一条非常可行的路径。而煤炭重组的机遇也让联盛集团在各大金融机构中显得炙手可热,于是诸多的银行、信用社的名字出现在了联盛集团的合作名单中。

而这也成了联盛集团的阿喀琉斯之踵。

煤炭行业进入严冬之后,邢利斌一手打造的帝国和很多企业一样,倒在扩张的路上。他告诉凤凰财经,2013年6月到11月他一直在全力保障银行的利息和本金的及时归还,其间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民间借贷。

直到11月29日,山西省柳林县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受理山西联盛能源有限公司及其下辖公司等12家企业的重整申请。

柳林县人民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联盛集团财务状况堪忧,资金负债近300亿元,已基本失去债务清偿能力,且面临欠缴税款、职工养老保险金、工程款、材料设备等多项财务问题。其中,与联盛集团有担保关系的民营企业10多家,所欠信贷资金规模超过了200亿元。

邢利斌提醒笔者,不能孤立的看他有多少债务,还要看有多少资产。邢利斌用微笑拒绝了回答资产和债务的具体数据,但是明确的表示还没有到资不抵债的程度,而且核心的能源板块资产是非常优质的。

“但是无论如何,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自己出了问题,没有什么好说的。”他说。

不过,这些说法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近日就有媒体报道,联盛2009年新整合成立的煤矿基本都在基建期,投入巨大而暂无产出,只有陈家沟煤矿正常生产,但其煤种为9号焦煤,价值远逊金家庄等三矿的4号主焦煤,并且持续一年多时间销售困难。联盛参股的其他煤矿几乎全部在亏损,并且因整合交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被广泛报道而广受关注。类似的报道中,邢利斌已经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说法也时常出现。

不会转移资产

在诸多传言和质疑背景下,邢利斌主动提出的重整申请同样质疑不断。

有媒体报道,重整消息发布后,国开行等14家债权单位认为联盛事前没有和他们沟通,重整有可能损害其利益,联合向山西省委省政府反映,请山西方面“协调”。2013年12月9日,山西省金融办召集银监局、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等金融管理机构和反映情况的债权单位开协调会议,会议要求地方政府调查联盛重整意图,建议撤回重整申请。报道认为至此重整计划实际上已“休克”,与此相关的一些法律进程也相应停止。

山西省内一位矿业律师则表示,企业重整是个法律问题也是个财务问题,资不抵债是长期亏损的结果,资大于债又清偿不了债务,主要是缺乏现金流。不会产生现金流的资产不应列入企业资产,暂时不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一般列入企业在建工程。重整程序过了法律关还必须过财务关,否则债权人不会答应。

有关重整进展,邢利斌表示具体情况不便透露,但同时透露目前进展比较顺利。凤凰财经得到的消息则是,解决联盛集团债务问题的方案很可能是庭外重组,邢利斌需要让渡股权和管理权获得资金注入和银行利息减免和债务延期。可以作为佐证的是,采访中说起自己以后的处境,邢利斌曾表示自己将退出历史舞台。而前述律师告诉凤凰财经,让渡股权和管理权换取债务延期和利息降低对债务人来说实际上是最有利的解决方式。

按照媒体的报道,截至2013年10月底,已经公开的联盛融资总计281.61亿元,融资敞口259.16亿元,债权人名单包括多家银行、信用社、信托、资产管理公司、村镇银行等29家金融机构。除从金融机构融资,联盛还有一部分民间借贷,这部分债务没有准确数字,在本次债务危机中一般认可的数值是40亿元左右。

jbb0513(2015-04-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