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社区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调查

家乡区县: 杭州市江干区

1杭州市社区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调研

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又是享誉世界的旅游名胜。 杭州于201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其中城市垃圾处理作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现如今的生活垃圾产量已经高的惊人,“垃圾围城”正成为困扰很杭州市进一步快速发展的难题。因此,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已经刻不容缓,这也与杭州“生态立市”战略高度契合。

1.1杭州市垃圾分类的现状

杭州自2010年起就已经大规模启动了垃圾分类处理的行动,把来自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等8个市辖区的37个小区纳入生活垃圾分类试点4 在试点小区的各居民楼下摆放了4种不同颜色的垃圾箱即分别为蓝色代表可回收垃圾绿色代表厨房垃圾橘黄色代表其他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同时为试点的每户家庭免费发放了可降解的垃圾袋 。

随着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广目前杭州的各市辖区已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数目共达到了767个。

然而近四年过去了,垃圾分类情况仍不容乐观。

我走访了杭州大大小小的数个新老小区,发现大部分小区仍没有实施垃圾分类这一工作。即使一些新建小区在硬件上已经完全有能力去完成这件事,也没有切实将其落实到实处。

1.2 以杭州市较高档的建南小区为例

2010年,建南小区就成为杭州市首批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试点小区,安装处理能力300公斤的垃圾生化处理装置,设置分类垃圾桶,将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从源头上分开收集,对蔬菜果皮、剩菜剩饭等有机垃圾实行细菌发酵分解。这样一来,大部分有机垃圾分解成水分,进入城市排污系统,剩余残余物转化为有机肥,用于小区绿化养护。虽然目前该小区试点运行良好,但由于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普遍较低,大量的设备和资源还是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没有在根本上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因此后续工作会遇到极大的难度。

在走访中我发现,还有许多社区就没有配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有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地方,或者分发厨房专用垃圾袋,居民也不全做得到分类投放。即使分类投放,由于没有垃圾分拣中心,最终被环卫工人收集后,还是混合后运送到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在根本上并没有解决垃圾分类处理的问题。

2调研结果分析

虽然生活垃圾分类在杭州已经实施了多年了,但现实效果实在不敢让人恭维。杭州市普及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这其中,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归咎其根本,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

要想要真正贯彻落实好这一惠民的举措和行动,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源头进行治理。居民作为城市构成的主体切实提升居民的素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是治理的关键。如果没有从思想根源去处理,那所做的一切都将是徒劳。

2.2试点范围太小,影响力过小,不利于成果的扩散

垃圾分类在试点社区还是获得到了一定的成效的,但是由于获得效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扩散与传播,这种成果渐渐埋没于时间中。最终非但没有形成广泛的扩散效应,反而导致了试点社区形成的成效也渐渐褪去,恢复成了旧时模样。

2.3垃圾分类内容过广

考虑到现实因素,还有许多人的文化程度较低,想要他们一下子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特别是老年人,他们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垃圾分类了解得少,做起来自然就比较困难了。这是我国国情所决定的,我国其他城市也普遍存在的问题。

2.4后续配套项目无法及时跟上

不难发现,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垃圾车是专门设置为垃圾分类的。许多人本有对垃圾分类的心,却看到清洁工人直接将所有垃圾全部倒在了一起,心里自然是不好受的。久而久之,他们也没了对垃圾分类的兴趣。

2.5政府规划管理不完善

城市发展速度过快,但管理途径较为单一,城市垃圾回收设备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部分地区的垃圾得到及时有效地进行分类处理。较少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尤其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规划管理过程缺少相应的智能决策。

苏37(2015-04-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