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岩寺坐落于莆田市西大象山(凤凰山)中部。唐代以前,漫山林木茂盛,野兽出没无常。相传公元9世纪50年代,神僧南禅宗南岳下四世文矩慧日(即黄妙应)禅师,在此开山肇筑二石室习禅,驯服二虎,故此又名伏虎岩,而今寺前路旁尚存一块宋代书法家方左钺篆书“伏虎岩”崖刻。石室岩风光宜人,文物丰富,山清水秀。
岩前一片参天古树,郁郁葱葱,相映成趣,把山门环境营造得更加深邃、清幽。若在苍天古树下乘凉也十分惬意,令人神清气爽。
史载北宋之时便有“石浮屠五级,今圮”。明代在石塔旧址上重建现存的七层方形砖塔,中留通孔,人称“天井”。每层原有的木构回栏式塔檐虽因年久脱落无存,然其无檐砖塔古朴庄严的形象,却也富有独特的立图案感。
寺后伏虎岩遗址之上有一块巨石,宛若巨舌从山腰向前吐出伸向岩顶,俗称龙舌石。石上古榕盘根错节,绿荫蔽天,周围还有海印洞、空观石、卓锡泉、虎源等诸胜景。而被古人列为“莆阳二十四景”之一的“石室藏烟”(亦称“石室松烟”),更是妇孺皆知的石室岩独特景观。历代文人高士留下不少描绘此一奇观的诗词佳句。此外,岩北1公里许的智泉寺和弥陀精舍,旧时乃为石室岩下院,景象亦佳。
际逢世纪之交,石室岩寺后漫山茂林草木间,又发现许多鲜为人知的怪石群。这些怪石有的各与物象惟妙惟肖,有的各似某动物而栩栩如生,依其形态初步立名的怪石便有:禅床石、仰天龟、海狮望月、伏虎石、倒挂金钟、木鱼石、拓荒牛、独眼双珠、毗卢帽、合掌帽、试剑石、海豚搁浅12处,加上石松洞穴,曲径通幽,畸形怪树等计数十处之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