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平县城问起“百里香怎么去”,市民一般都会反问:“你要去哪家百里香”,在和平县餐饮行业中,“百里香”俨然已成为当地餐饮特色品牌,家喻户晓。
13年前刘振基创立第一家“百里香”快餐店,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百里香”从当初营业面积只有狭小的30平方米、雇了5个员工的一间小店,发展成为现今员工超200人、拥有6家“百里香”餐饮连锁店和一家西餐厅、总营业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地方餐饮特色品牌。
1976年,刘振基出身在和平县大坝镇石井村,一个“八分山一分水一分田”的偏僻小山村。9岁那年,其父亲骑着单车在乡间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不慎摔伤,医疗技术条件的落后加上家庭贫穷,无奈直到病逝。
穷困的童年让刘振基自小比同龄人更加自立和懂事。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浪潮在以珠江三角洲城市为代表的广东地区汹涌澎湃。也正是在1993年,年仅16岁、在家中五兄弟排行老大的刘振基因家境贫穷无法继续求学,只身来到深圳“闯荡”。
电子厂流水生产线上的枯燥、无味及低收入现状让刘振基熬了三四个月便呆不住了。之后,他来到深圳“新阳光”、“大快活”等香港的品牌酒店的厨房“打杂”。
这是刘振基与餐饮行业的第一次“邂逅”。谈及当时的选择,他说,“当时进厨房一个是学历要求没那么高,再者工资待遇上也比较好。”
因聪明好学,上手快,刘振基深的厨房“大佬”(厨房总厨)欣赏,并很快成为学徒;出师后,他自己也当过大酒店的厨房“大佬”。之后,他还担任过一家与餐饮行业有相关的食品厂经理。在这期间,刘振基积累了不少管理经验,这为他日后独立经营奠定了基础。
2001年,因爷爷奶奶年迈、身体每况愈下等家庭原因,刘振基回到和平。也正是在那年,他创立了第一家“百里香”餐饮店。
快餐和宵夜,是第一家“百里香”的主要经营范围。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刘振基,结合自身丰富的酒店餐饮工作经验,开始思考如何转型,做强做大?
2003年初,刘振基将港式茶餐厅这一当时在山区市县仍然鲜见的餐饮形式开进和平,创立了他在和平的第二间餐饮店。直到现在,该店不单是和平第一家港式茶餐厅。 刘振基由当初的白手起家到目前已拥有固定资产超过500万元,年营业额过1000万元、年缴纳税超50万元的和平餐饮行业的佼佼者。
“百里香”一路成长壮大,谈及到如今的发展,刘振基说,“做人讲真诚,做生意讲诚信。”在他看来,经营企业首先是经营一个人的为人--真诚、诚信。而最终提现在产品上,就是原材料选取上的真材实料和食品安全的绝对保证,这也是他餐饮连锁的经营原则。
“同样是陈皮焖鸭,用新会陈皮下料跟用其他不同种类的陈皮相比,味道就是不一样。”刘振基继续举例说道:“拿西餐的配料来说,用广州进货的黑椒和咖喱,做出西餐口感就是有差别”。
刘振基对食品安全严谨和挑剔与他此前在珠三角一些香港品牌大酒店的从业经历分不开。
细节决定成败,2008年新开张的百里香龙湖食府,前期装饰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花费了刘振基不少心血--订制的桌凳,简约质朴中流露出高雅;墙体不刷漆,只用白石灰和粗砂,对人体环保无污染;土青砖切块代替瓷片,彰显本土的古典特色。
龙湖百里香是刘振基经营理念的一个缩影,而对餐饮经营每一个细节的重视,或许正是刘振基和他创立“百里香”餐饮能一直发展壮大,成为特色品牌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正如此,才成就他今天的业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