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水乡,江河纵横,湖泊遍布,衍生着千奇百怪的水动植物,对当地村民的饮食生活带来了许多益处。那些著名的淡水鱼如鲤鱼、草鱼、鲢鱼和鳙鱼(花鲢)等,对于当地乡民来说,食以为常,不以为奇。还有其他种类的水鲜,常为当地村民桌上佳肴,如田螺、虾蚌、龟、鳖、蟹等,此外菱、藕、莲等水生植物也是靠水吃水的村民的钟爱之物。
靠水吃水,这是乡土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乡村家庭锅里通常是有什么煎煮什么的,它取材方便,就地施烹,鲜美异常。在湖区湿地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里,栖息着大雁、野鸡、野鸭、野兔、蚌类及蛙类,都是渔民们举手可得的家常便菜。
除了这些天上飞的、湖里跑的、水里游的“荤菜“,湿地的堤坝、田埂上也生长着的说不清的素菜,尤其是菌类植物,如野生的蘑菇,木耳、地皮菜等,都是村民做菜的好原料。还有那些野菜,如竹笋、藜蒿、细米菜、马齿苋、野韭菜、香椿头等。“参差荇菜,左右流之”野菜的采集和食用可谓是源远流长。野菜风味独特,吃法多种多样,末受污染,尤为珍贵。
再看看腌菜酱菜、皮蛋咸蛋,干鱼腊肉这些,也都是就地取材,大多是家里养的,田里长的,平时把这些腌制出来,淡季拿出来食用、方便。乡下人是很少到街上去买菜的。
江汉平原的河湖沟渠,水质明净,流速悠缓,河床多为流沙结构,天然饵料丰富,生长着一种蚌类名叫蚶(憨)。蚶不仅肉质细嫩,而且味道香醇鲜美。蚶子肉呈奶黄色,用它交酶干豆渣、米粉清炖,鲜汤可口。冬季与孟春,是当地人食蚶子肉的季节。现在只要是上年纪的人,那时候没有谁是没有摸过蚶子的。蚶子有两枚坚硬扁长的贝壳,合拢时如一把小刀形。把从河里摸回的蚶子用清水喂养几天,排除杂质,然后放在热水锅里把蚶子烫死,两枚扁长的贝壳自然打开,掏出蚶子肉洗净,就可以下锅了。蚶子肉交辣椒爆炒,同样是下酒的美味佳肴。
乡土菜朴实美味,讲究“自然本味”,乡土菜使用的是土原料、土烹制、土成品、土吃法,确实有独特的乡土气息,这乡土气息就是自然本味的一种表现形式。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意思是人们依靠其所在的自然环境生存,繁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将这句古语的内涵逐渐扩大,现在已发展到人们所在的所有的地方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